[发明专利]共聚物及用以形成该共聚物的单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0074.1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5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魏腾芳;陈俊智;叶诚;陈钰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G69/26 | 分类号: | C08G69/26;C08G69/32;C07C233/83;C07C231/02;C07C2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聚物 用以 形成 单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共聚物及用以形成该共聚物的单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尼龙6(nylon 6)纤维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衣着、家饰用品或其它领域等。然而,与尼龙66(nylon 66)比较,尼龙6的熔点、软化点、耐热性及机械强度都比尼龙66低。这些不利的物性长期限制了尼龙6下游应用产品的开发范围。因此,业界尝试以化学合成手段生产差异化尼龙6的技术,其期提高尼龙6的附加价值。然而,在目前尼龙6的改质技术上,仍无法得到具有高均匀性序列分布及高熔点两种物性的尼龙6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基本上克服了现有技术的聚酰胺类共聚物在物性上的种种不足,而提供一种共聚物,其是通过一特定的共单体(式(I)所示的第一单体)与第二单体反应而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用以形成该共聚物的单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揭露一种共聚物,是一第一单体与一第二单体的反应产物,其中该第一单体具有式(I)所示结构
式(I)
其中,Y是-NH2或-CO2H,m是择自2-10的正整数;其中当Y是-CO2H时,该第二单体具有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以及,当Y是NH2时,该第二单体具有式(IV)所示结构
X-A-X 式(II)
式(III)
HO2C-A-CO2H式(IV)
其中,X是独立为-NH2或-OH;A是或n是择自2-10的正整数;以及l是择自1-5的正整数。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单体的制备方法,包含:将一具有式(V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与一具有式(IX)所示结构的化合物进行一熔融制程,并进行一酸化反应,得到具有式(I)结构所示的单体,
式(I)
式(VIII)
式(IX)
其中,M为Na或K;m是择自2-10的正整数;i是择自1-3的正整数;Y是-CO2H;以及,Z是H或-O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与现有技术以己二胺、对苯二甲酸以及己内酰胺直接作为反应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得到的共聚物相比,本发明的共聚物通过将原本会在主链分子中造成主要随机分布的及己内酰胺(或/及二胺)先进行反应,得到含有TPA及己内酰胺(或二胺)两种单体的共单体,然后再将该共单体再与另一二胺(或二羟基)单体进行交错型共聚合反应而得。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得到的共聚物在对称性、高序列分布性以及高熔点等物性方面均得以改善。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共聚物,包含由一第一单体与一第二单体反应所得的产物,其中该第一单体具有式(I)所示结构
式(I)
其中,Y可为-NH2或-CO2H,m可择自2-10的正整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当Y是-CO2H时,该第二单体可具有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以及,当Y是NH2时,该第二单体可具有式(IV)所示结构
X-A-X 式(II)
式(III)
HO2C-A-CO2H式(IV)
其中,X可独立为-NH2或-OH;A可为或n可择自2-10的正整数;以及l可择自1-5的正整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该第一单体可为其中m是择自2-10的正整数。此外,当该第一单体为时,该第二单体是H2N-A-NH2,其中A是或以及,n是择自2-10的正整数。举例来说,第二单体可为或
根据本发明其它实施例,当该第一单体为时,该第二单体可例如为或
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该第一单体可为其中m是择自2-10的正整数。当该第一单体为时,该第二单体可例如为或
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本发明所述的共聚物可具有如式(V)所示结构的重复单元
式(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00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