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阻燃塑料管无效
申请号: | 201510255136.1 | 申请日: | 2015-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7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林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众昌树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18 | 分类号: | C08L27/18;C08L63/00;C08K13/04;C08K7/06;C08K3/22;C08K3/38;C08K5/12;C08K3/04;C08K5/09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王又旺 |
地址: | 54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阻燃 塑料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热塑性阻燃塑料管。
背景技术
热塑性塑料是指加热后会熔化,可流动至模具冷却后成型,再加热后又会熔化的塑料;即可运用加热及冷却,使其产生可逆变化,是所谓的物理变化。通用的热塑性塑料其连续的使用温度在100℃以下,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并称为四大通用塑料。热塑性塑料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热塑性塑料易于成型加工,但耐热性较低,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据统计,火灾中因窒息和烟气中毒造成的人员伤亡占火灾总伤亡人数的50~80%。近年来,电子电器、建筑、航空与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塑料的性能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然而阻燃型的塑料不易燃烧,火焰传播速率小,质量损失速率及释热速率较低,而且具有一定的自熄性。
目前使用的热塑性阻燃塑料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并且多采用卤素阻燃剂,燃烧过程会放出卤化氢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塑性阻燃塑料管,这种热塑性阻燃塑料管可以解决现有热塑料阻燃塑料阻燃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热塑性阻燃塑料管,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聚四氟乙烯70份~100份,阻燃剂5份~12份,环氧树脂5份~1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份~5份,碳纤维0.5份~3份,炭黑3份~8份,硬脂酸2份~10份;其中所述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和硼酸锌的混合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热塑性阻燃塑料管制备方法为:
A、将聚四氟乙烯和环氧树脂转入反应釜中,调整转速在300转/分~500转/分,混合均匀;
B、加入阻燃剂、环氧树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碳纤维、炭黑以及硬脂酸,调整螺杆转速为120转/分~180转/分,控制温度为190℃~200℃,熔融挤出,转入模具,挤压成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热塑性阻燃塑料管以聚四氟乙烯为基材,添加环氧树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碳纤维、炭黑和硬脂酸,并以三氧化二锑和硼酸锌的混合物作为阻燃剂,其产品阻燃效果显著,燃烧时发烟量少,对环境污染较小,且所制备的塑料管的拉伸强度、耐冲击性能等力学性能与普通热塑性阻燃塑料管相比有明显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热塑性阻燃塑料管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聚四氟乙烯70份,阻燃剂8份,环氧树脂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份,碳纤维0.5份,炭黑3份,硬脂酸2份;其中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和硼酸锌的混合物。
制备方法为:
A、将聚四氟乙烯和环氧树脂转入反应釜中,调整转速在300转/分,混合均匀;
B、加入阻燃剂、环氧树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碳纤维、炭黑以及硬脂酸,调整螺杆转速为120转/分,控制温度为195℃,熔融挤出,转入模具,挤压成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热塑性阻燃塑料管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聚四氟乙烯85份,阻燃剂5份,环氧树脂10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份,碳纤维2份,炭黑5份,硬脂酸7份;其中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和硼酸锌的混合物。
制备方法为:
A、将聚四氟乙烯和环氧树脂转入反应釜中,调整转速在400转/分,混合均匀;
B、加入阻燃剂、环氧树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碳纤维、炭黑以及硬脂酸,调整螺杆转速为150转/分,控制温度为200℃,熔融挤出,转入模具,挤压成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热塑性阻燃塑料管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聚四氟乙烯100份,阻燃剂12份,环氧树脂1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份,碳纤维3份,炭黑8份,硬脂酸10份;其中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和硼酸锌的混合物。
制备方法为:
A、将聚四氟乙烯和环氧树脂转入反应釜中,调整转速在500转/分,混合均匀;
B、加入阻燃剂、环氧树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碳纤维、炭黑以及硬脂酸,调整螺杆转速为180转/分,控制温度为190℃,熔融挤出,转入模具,挤压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众昌树脂有限公司,未经广西众昌树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51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