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诊断和控制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50107.6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9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西蒙·大卫·哈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H02P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朱胜;江河清 |
地址: | 英国波***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诊断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诊断和控制。其特别适于但决不限于在逆变器驱动电路中进行辅助自诊断和控制。
背景技术
在典型的双电平逆变器驱动电路中,电路的某些部分以高电压进行工作,而电路的某些部分以通常被认为对于用户交互较安全的较低电压进行工作。
光学隔离是一种公知的用于确保用户安全的技术。然而,隔离的使用增加了产品成本并且引入了随批量制造和温度而变化的信号延迟。因此必须针对最坏情况的延迟留出余量,而这又降低了控制性能。
一些现有技术的逆变器驱动系统采用双处理器解决方案,在该方案中,处理器中的一个以负dc总线供给为基准,并且另一个处理器以通常为ELV(极低电压)的安全用户电压为基准。以负dc总线供给为基准的处理器还需要针对上栅极驱动器的光电隔离,并且如果需要任何上IGBT的Vce监测或者基于上线分流的电流感测,则以负dc总线供给为基准的处理器也需要隔离。以负dc总线供给为基准的处理器提供了与三个下IGBT栅极驱动器的非隔离接口,并且还可以提供与制动IGBT栅极驱动器和下线分流电流反馈的非隔离接口。
存在对于改进的驱动故障自诊断和更高的控制性能的日益增长的期望,其产生了对于可用于自诊断和控制系统的更多的电路数据和控制信号的需求。对于已知系统,增加数目的经受自诊断的电路数据和控制信号需要用于隔离和总体电路组织的不同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自诊断和控制的电路,该电路包括多个处理设备,多个处理设备中的每个处理设备都具有电压供给,处理设备被布置成彼此进行通信并且被布置成与具有不同电压供给的每个处理设备电隔离。
可选地,处理设备彼此串联耦接。
可选地,其中,处理设备被耦接成环。
可选地,其中,至少一个处理设备被布置成以ELV供给电平进行工作。
可选地,其中,电隔离包括光电隔离。
可选地,其中,处理设备被布置成彼此进行双向通信。
可选地,其中,处理设备被布置成传送包括用于自诊断和控制的数据的消息。
可选地,其中,该消息包括定时信息和电路参数信息。
可选地,其中,每个处理设备被布置成当将消息传送至其他处理设备时在发送输出端上输出该消息。
可选地,其中,发送端口和接收端口通过OR门被耦接,使得从上游处理设备接收的消息被传递至下游处理设备。
可选地,其中,由每个处理设备输出的消息被附加至正在处理设备之间被发送的数据。
可选地,其中,所述处理设备被布置成使得从上游处理设备接收的消息被回送至下游处理设备。
可选地,其中,每个处理设备基于在接收端口和/或传感器处从其他处理设备接收的消息以及从自诊断和控制下的电路接收的电路数据来添加消息。
可选地,其中,处理设备中的一个被布置成作为主设备进行工作,并且至少一个其他设备的每一个被布置成作为从属设备进行工作。
可选地,其中,主设备以ELV供给电平进行工作。
可选地,其中,主处理设备被布置成基于发送通信帧的同步脉冲与接收通信帧的同步脉冲之间的时间来确定处理设备之间的总通信延迟。
可选地,其中,主处理设备被布置成向每个从属设备提供信息,以便缓解自诊断和控制下的电路的总通信延迟。
可选地,其中,从属处理设备的至少一个被布置成基于总通信延迟来修改自诊断和控制下的电路的控制信号。
可选地,该电路还包括:处理设备中的包括输入端的至少一个处理设备,所述输入端用于接收指示自诊断和控制下的电路的至少一个参数的信号;以及所述处理器中的包括输出端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输出端用于提供自诊断和控制下的电路的控制信号。
可选地,在该电路中,自诊断和控制下的电路包括逆变器。
可选地,其中,自诊断和控制下的电路包括AC电机驱动电路。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对前述用于自诊断和控制的电路进行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处理设备向下游处理设备提供通信帧,该通信帧包括:同步脉冲、电路信息部分和消息部分。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下游设备处接收通信帧。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下游设备将消息附加在通信帧内。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向更下游设备提供包括同步脉冲、电路信息和消息的通信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01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