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血吸虫尾蚴稀土上转换荧光标记物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49013.7 申请日: 2015-05-18
公开(公告)号: CN104819969A 公开(公告)日: 2015-08-05
发明(设计)人: 李亿保;谢云志;刘威;程林秀;吴勇权 申请(专利权)人: 赣南师范学院
主分类号: G01N21/64 分类号: G01N21/64;G01N1/2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41000 江***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制备 血吸虫 尾蚴 稀土 转换 荧光 标记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入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而实现血吸虫尾蚴荧光靶向成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血吸虫病是最严重和最被忽视的热带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血吸虫病是除疟疾外对社会经济破坏最严重的热带疾病。世界范围内新增血吸虫病感染人数从2006年的1240万增长到2012年的3500万。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人体血吸虫病主要有6种:埃及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曼氏血吸虫病、间插血吸虫病、马来血吸虫病和湄公血吸虫病,其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流行的只是日本血吸虫,日本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上海等12个省、市、自治区。目前,重点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沿江5省和四川、云南等7省。

在血吸虫生命周期中,尾蚴阶段是其唯一感染人的阶段,尾蚴阶段也是血吸虫的生命周期中最脆弱的阶段,通过杀灭尾蚴可以有效抑制血吸虫病的传播。以水面的血吸虫尾蚴作为监测对象,是对血吸虫尾蚴实时监控的重点。要对血吸虫尾蚴进行特异性分辨,关键在于检测传感器,所以研制可以对血吸虫尾蚴进行具有高灵敏性识别的传感器,是建立血吸虫自动检测和监控系统的关键。由于许多尾蚴本身可供分析的信号较弱,要获得高灵敏度的检测,需借助外来的标记物获得可测量的信号。生物标记是现代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生物标记的常见探测机制有光、电、热、声和磁五种,其中以光信号作为探测机制的被称为发光标记。

稀土发光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而在生物信息领域中展示了它的广阔应用前景;以稀土发光材料为荧光标记物的研究正在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生物体内大量存在的内源性荧光物质在生物荧光标记和成像过程中会对荧光信号产生非常严重的干扰,从而降低探针信号的信噪比。如何消除背景荧光的干扰是生物荧光检测技术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广泛应用的有机染料和半导体量子点等荧光标记物的激发光源均为紫外光或蓝紫光,与生物样品中内源性荧光物质的激发波段相同,因此在生物荧光标记和成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背景噪音。

而稀土掺杂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可以将低频光子转化为高频光子。通过对材料中敏化剂离子和发光中心离子进行调控,可以实现将位于生物组织的光透过窗口(800-1200 nm)的近红外光(波长一般为980 nm)转化为可见光或高频近红外光。由于生物组织对这一波段的近红外光吸收非常弱,因此可以避免自发荧光的产生,从而获得较高的荧光信号信噪比。稀土掺杂的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的这些独特光学性质使其有望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生物发光标记材料。

综上所述,亟需寻找一种可以有效地消除背景荧光干扰的荧光标记方法。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血吸虫尾蚴荧光标记和成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背景噪音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消除背景荧光干扰的制备血吸虫尾蚴稀土上转换荧光标记物的方法。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制备血吸虫尾蚴稀土上转换荧光标记物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1)将稀土硝酸盐与油酸反应,获得稀土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UCs-OA;

2)将纳米颗粒UCs-OA与间氯苯甲酸反应,获得环氧化稀土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UCs-EOA;

3)将纳米颗粒UCs-EOA与PEG氯硝柳胺反应,获得载药稀土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UCs-Ni;

4)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纳米颗粒UCs-Ni的表面微观结构;

5)利用荧光光谱仪测试纳米颗粒UCs-Ni的荧光发射光谱;

6)利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测试纳米颗粒UCs-Ni的KB细胞荧光成像;

7)利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测试纳米颗粒UCs-Ni的血吸虫尾蚴荧光成像。

优选地,在所述工序1)中,所述纳米颗粒UCs-OA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NaOH,水,乙醇,油酸在搅拌下进行混合,形成均匀的溶液;

b)将稀土硝酸盐水溶液、NH4F水溶液依次慢慢滴加到步骤a)得到的溶液中,并拌8-11分钟,得到混合物;

c)将步骤b)得到的混合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将该体系在155°-167°维持7.5小时并冷却至室温,得到混合物;

d)将环己烷加入步骤c)得到的混合物,得到混合液;

e)将乙醇加入步骤d)得到的混合物并离心,得到粉末状样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南师范学院,未经赣南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90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