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吡咯烷酮类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7263.0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0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左之利;许伟均;朱维良;张树群;侯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433 | 分类号: | A61K31/433;A61P25/28;C07D417/14 |
代理公司: | 昆明协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3108 | 代理人: | 马晓青 |
地址: | 65020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咯烷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药物 组合 应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为新的吡咯烷酮类化合物,以它们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它们在制备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β分泌酶(BACE1)抑制剂及其在制备治疗阿尔茨海默症(AD)的药物中的应用。
(二)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该病症发现已久,其病理学特征是大脑皮层和海马出现大量的老年斑和神经微丝缠结、神经传递基质乙酰胆碱水平降低、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乙酰胆碱(AChE)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当乙酰胆碱含量降低时,会引发如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乙酰胆碱酯酶(AChE)是水解乙酰胆碱的特异性胆碱酯酶,虽然AD的病因复杂,但患者脑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过度,神经递质缺失,是导致AD疾病的直接原因,高效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发现是开发治疗AD药物的基础,因此,对AChE靶标的研究仍是AD药物发现的热点之一。另外,β分泌酶(BACE1)过度活跃是导致Aβ过量产生、聚集,最终形成弥散斑的关键因素。抑制BACE1的催化活性,减少Aβ的产生和聚集可预防或根治AD。早期的基因敲除实验表明,消除或降低BACE1的体内水平可减少Aβ的产生和聚集,不会引起其他明显的副作用。因此,BACE1也是目前研发治疗AD药物最重要的靶标之一。
对于AD这种高度复杂、多病因的疾病,单一靶标设计得到的药物临床效果有限,双靶标或多靶标药物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针对乙酰胆碱酯酶和β分泌酶两种重要的AD靶标双效抑制剂能同时作用于疾病的两个环节,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因此,有着重要的医学、社会意义。目前,国内外针对AD的多靶点抑制剂的相关研究正在进行当中。如:上海药物研究所对AChE和BACE1双效抑制剂的发现;华中师范大学针对AChE进行了一药多靶点研究;浙江大学药学院在治疗AD抑制剂研究中对具有AChE,H3R和BACE1抑制活性化合物的发现;Carlo Melchiorre等人也发现了具有多重抑制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但就目前已经发现的双效或多效抑制剂而言,其生物活性、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成药性等性质均有待提高。
现有技术中,未见吡咯烷酮类化合物及其活性的相关报道。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式(Ⅰ)中吡咯烷酮类化合物,以其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它们用作为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β分泌酶(BACE1)双向靶标抑制剂,以及它们在制备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药物组合物,其包含下述通式(Ⅰ)所示的吡咯烷酮类化合物和至少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式(Ⅰ)中,R1为如下基团之一:
R2为如下基团之一:
R3为
药物组合物,其包含下述通式(II)所示的吡咯烷酮类化合物和至少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式(II)中,R1、R2基团如下述表中所示,
上述通式(Ⅰ)所示的吡咯烷酮类化合物用作为乙酰胆碱酯酶和β分泌酶抑制剂。
上述通式(II)所示的吡咯烷酮类化合物用作为乙酰胆碱酯酶和β分泌酶抑制剂。
上述通式(Ⅰ)所示的吡咯烷酮类化合物在制备乙酰胆碱酯酶和β分泌酶抑制剂中的应用。
上述通式(II)所示的吡咯烷酮类化合物在制备乙酰胆碱酯酶和β分泌酶抑制剂中的应用。
上述通式(Ⅰ)所示的吡咯烷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通式(II)所示的吡咯烷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通过长期研究首次发现并通过活性测试,验证了本发明式I和式II的吡咯烷酮类化合物具有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β分泌酶(BACE1)双效抑制活性。该类化合物结构新颖,化学上易于合成。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式(Ⅰ)中吡咯烷酮类化合物作为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β分泌酶(BACE1)双向靶标抑制剂的新用途。
本发明化合物用作药物时,可以直接使用,或者以药物组合物的形式使用。该药物组合物含有0.1–99%,优选为0.5–90%的本发明化合物,其余为药物学上可接受的,对人和动物无毒和惰性的可药用载体或赋形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72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