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黏性土可塑性现场判别仪及其现场判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89810.0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2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雷文;郑晓慧;王其合;陈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7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黏性 可塑性 现场 判别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勘探领域,尤其涉及黏性土可塑性现场判别仪及其现场判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铁、地铁、工民建、水利建设等市政、国铁建设的迅速发展,工程技术水平日渐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是各类工程得以进一步设计、施工的重要前提。此阶段设计人员会根据勘察资料,向结构设计方提供工能真实反应现场土体分层状况的工程地质纵断面,并提供各分层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工程特性。结构设计方根据岩土设计人员提供的土层力学参数,进行进一步的结构参数设计。
钻孔勘探是目前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形式,现场判别土体的可塑性状态,并进行土体分层也是目前各勘察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目前现场判别土体可塑性状态的仪器并不存在,大都是编录人员现场用手按压土体,然后根据主观意识进行土体可塑性状态的判定。由于每个人的感觉各不相同,往往造成判别不准确,进而造成分层错误的现象存在。目前可采用测量土体力学性能的贯入试验来判断土体可塑性状态,但贯入试验的贯入孔根据技术规范需要间距3m以上,所以现场土体的真实情况并无法从各特定位置处的贯入孔体现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黏性土可塑性现场判别仪及其现场判别方法,通过将代表黏性土可塑性的液性指数可视化,从而便于现场技术人员快速、准确的判断黏性土的可塑性。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黏性土可塑性现场判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别仪包括一护筒,所述护筒的空腔内设置有一气囊,所述气囊的顶部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充气装置,所述气囊的底部设置有一探头,所述探头与所述气囊的底部外表面相连接固定,所述气囊上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连通一U形管的一端,U形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密封帽,且该端U形管的外壁表面划分有若干代表黏性土可塑性的分度线,所述U形管内灌注有一定溶液。
所述气囊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出气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出气孔分别连通有U形管的一端,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所述U形管的另一端的外壁表面上分别划分有所述若干代表黏性土可塑性的分度线。
一根所述U形管上的所述分度线的划分范围选用水利规范的三分法、铁路规范的四分法以及岩土规范的五分法中的一种;两根或两种以上的所述U形管上的所述分度线的划分范围选用水利规范的三分法、铁路规范的四分法以及岩土规范的五分法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分度线是代表所述黏性土的液性指数。
所述气囊连通有一气压表。
一种涉及上述任一黏性土可塑性现场判别仪的黏性土可塑性现场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打开所述U形管的所述密封帽,通过所述充气装置调节所述气囊的气压值,使所述U形管内的所述溶液的液面高度与最低处的所述分度线相平齐;
采用钻机在现场进行黏性土取样,将取出的黏性土试样横置;
沿所述黏性土试样的横置方向,依次将所述探头在所述黏性土试样上进行按压,通过所述溶液的液面高度在所述分度线间的位置判断所述黏性土试样的可塑性。
根据现场的工程特性及工程实施所依据的规范,选用适用的所述U形管;打开适用的所述U形管的所述密封帽;其余所述U形管的所述密封帽保持关闭。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快速、准确地判别黏性土的可塑性;判别仪具有构造简单、可操作性强、功能齐全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U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现场判别时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3所示,图中标记1-19分别为:护筒1、气囊2、压力表3、充气袋4、阀门5、探头6、丁片7、保护套8、提手9、出气孔10、U形管11、水12、密封螺帽13、密封螺帽14、密封螺帽15、分度线16、浮标17、量管18、黏性土试样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98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