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固性树脂击穿场强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88511.5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31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张宏杰;黄晓华;杨艳芳;丘明;魏斌;高超;赵勇青;侯经洲;陈盼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固性 树脂 击穿 场强 测量 装置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固性树脂击穿场强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该装置包括由水平方向设置的上板和下板及其两侧竖直设置的支撑杆组成的支撑架、上下电极、位于下板上的热固性树脂槽和位于上电极一端且垂直穿过上板的定距杆。该装置能有效地防止爬电,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提高了热固型树脂试样厚度的精准度,减小了测量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电材料的击穿场强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固性树脂击穿场强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高温超导材料是低于某一温度时电阻突然降为零的材料,超导技术的快速发展,相继出现了超导变压器、超导限流器、超导电缆、超导储能装置和超导电机等超导电力设备。随着超导电力设备的电压等级的提高,低温环境下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电介质的绝缘性能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超导高压电力设备的绝缘电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及其复合介质,固体是最常用的绝缘电介质,与气体绝缘材料和液体绝缘材料比,因其密度高,因而介电强度也高得多,对减少绝缘厚度有重要意义。
绝缘电介质的主要性能是其介电性,因此研究电介质的电气性能、击穿机理和影响绝缘强度的其他因素,了解电介质的绝缘老化和损伤的程度,是选择和使用绝缘材料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足够强的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将失去其介电性能成为导体,称为电介质击穿,令部分绝缘体变成电导体的最小电压称为绝缘体的击穿电压。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介质厚度之比称为击穿电场强度(简称击穿场强,又称介电强度)。它反映固体电介质自身的耐电强度。
热固性树脂是常用的电介质,环氧树脂俗称环氧胶或环氧树脂胶,环氧胶一般指以环氧树脂为主体所制得的胶粘剂,是一种常用的电介质,环氧胶大部分是热固型的胶,有以下主要特点:温度越高固化越快;一次混合的量越多固化越快;固化过程中有放热现象等。
环氧胶的常规试样厚度为1-2毫米,试样直径需要大于30厘米才能有效的防止爬电现象。制作厚度为1-2毫米的试样精准度很难控制,制出的试样误差很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测量热固型树脂的击穿场强的装置,以降低测得的击穿场强的数据与真实击穿场强数据间的偏离。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针对热固型树脂的击穿场强测量结果存在很大偏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固型树脂的击穿场强的测量装置,以克服热固型树脂试样厚度精准度难于控制的缺陷,减小测量误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热固性树脂击穿场强的测量装置包括由水平方向设置的上板和下板及其两侧竖直设置的支撑杆组成的支撑架、上下电极、位于下板上的热固性树脂槽和位于上电极一端且垂直穿过上板的定距杆。
进一步的,定距杆上端与上板螺纹连接,其下端与上电极固件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杆与上下板间分别固件连接,固件为螺母。
进一步的,定距杆和上电极连接处固件为螺母,螺母套设于定距杆,螺母与上电极间设有套设于定距杆的环形垫片。
进一步的,电极为圆柱形电极、下电极的直径大于上电极直径,上下两电极的相对面平行。
上下电极材料为紫铜。
进一步的,热固性树脂槽为平底热固性树脂槽,其底与上下电极相对的两表面平行,且与定距杆垂直。
进一步的,定距杆为设有定位块、能示出其上下垂直移动距离的刻度且其直径小于上电极的定距杆。
进一步的,下板、热固性树脂槽和下电极三者间的连接件为与定距杆同轴心设置的螺钉。
进一步的,螺钉为沉头螺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85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