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加工旋转斜楔的夹持工作台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75315.4 | 申请日: | 2015-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1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涛;王海玲;何鹏申;李辉;黄涛;赖荣胜;田冰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2 | 分类号: | B23Q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张金玲,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工 旋转 夹持 工作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加工旋转斜楔的夹持工作台。
背景技术
随着轿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车型越来越多,而白车身的拼装工艺也日渐复杂。很多车型的外覆盖件如翼子板、前盖外板、后盖外板和车顶等车身零件的翻边角度大多设计成负角,以实现增加冲压件的咬合力和提高车身强度的目的。而针对带负角翻边的车身零件翻边整形模具,旋转斜楔机构运用可以使模具结构更简单。
旋转斜楔机构的优点是使模具结构更简单,占用空间小,结构刚性强,便于维修保养,且翻边整形零件型面与其他零件的托料型面在拼接处光滑顺畅,避免了在冲压件上产生起皱等缺陷;但是其缺点是加工难度大,加工精度质量难以控制,特别是旋转凸轮轴上的翻边整形型面部分在装配使用旋转后的精度难以保证。
对于如图1所示的半箱式旋转斜楔机构,旋转凸轴11两端带有导板导向导滑的结构,旋转凸轴11底面与半箱式旋转基座12滑动配合旋转;该种半箱式旋转斜楔的旋转凸轴两侧会在制作实型时添加备用工艺块,因此在进行凸轴型面加工时,无法将已完成旋转圆弧面加工的旋转基座12与旋转凸轴11装配在一起加工,进而导致此类的旋转斜楔机构凸轴加工极其困难,需要每件凸轴都相应制作一件加工胎具,成本极高且极易造成加工偏差甚至报废,如夹持不稳还极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目前,对于半箱式旋转斜楔机构的旋转凸轴的加工,采用旋转凸轴11与旋转基座12分开加工的方式,分别加工完成后再组立装配使用,即凸轴上的旋转圆弧面加工完成后,使用定制制作的专用胎具固定夹持,然后进行凸轴上翻边整形型面的加工,最后将加工完成后的旋转凸轴11与旋转基座12装配使用。
由上可知,现有的旋转斜楔在加工时,其每件凸轴均需要分别制作专用加工胎具,用于加工时固定夹持,加工完成后该加工胎具没有其它用处,为一次性使用加工夹持装置,该种加工方式成本较高,且夹持不稳也极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同时,凸轴上的翻边整形型面与旋转基座分开加工,然后装配放在旋转基座的圆弧内使用;由于旋转斜楔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凸轴及旋转基座要求有相同的加工基准,分开加工然后装配该种方式容易出现精度偏差,旋转翻边整形时导致产品精度不达标,冲压件不合格。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加工旋转斜楔的夹持工作台,以期能够实现多种型号凸轴的通用,降低加工成本,并保证加工完成的凸轴与旋转基座的装配精度,提高冲压件合格率,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加工旋转斜楔的夹持工作台,以期能够实现多种型号凸轴的通用,降低加工成本,并保证加工完成的凸轴与旋转基座的装配精度,提高冲压件合格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加工旋转斜楔的夹持工作台,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开设有圆弧形凹槽,所述圆弧形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支撑块,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部支撑块,待加工凸轴固定于所述底部支撑块;所述底部支撑块朝向所述圆弧形凹槽的面为第一圆弧面,所述端部支撑块朝向所述圆弧形凹槽的面为与所述第一圆弧面同心的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半径相等,且两圆弧面的半径小于所述圆弧形凹槽的半径。
优选地,所述底部支撑块有两个,两所述底部支撑块沿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底部支撑块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基座。
优选地,所述底部支撑块上设置有螺纹底孔,所述待加工凸轴通过所述螺纹底孔固定于所述底部支撑块。
优选地,所述圆弧形凹槽的每端设置有两个所述端部支撑块,同端的两所述端部支撑块沿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端部支撑块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基座。
本发明所提供的夹持工作台用于加工旋转斜楔,该夹持工作台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开设有圆弧形凹槽,所述圆弧形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支撑块,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部支撑块,待加工凸轴固定于所述底部支撑块;所述底部支撑块朝向所述圆弧形凹槽的面为第一圆弧面,所述端部支撑块朝向所述圆弧形凹槽的面为与所述第一圆弧面同心的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半径相等,且两圆弧面的半径小于所述圆弧形凹槽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53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