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喉道面积可调的二元塞式喷管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52532.1 | 申请日: | 2015-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1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 发明(设计)人: | 任利锋;赵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02K1/08 | 分类号: | F02K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高原 |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喉道 面积 可调 二元 喷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喷管领域,涉及一种喉道面积可调的二元塞式喷管。
背景技术
空天飞机的发展导致发动机的工作包线范围非常宽广,工作马赫数越来越大,飞行高度越来越高,相对应的排气喷管的工作范围也越来越大,需要可调的喉道面积来满足宽广的工作包线内气动性能良好。二元塞式喷管具有外膨胀作用,能满足宽广的落压比范围内喷管气动性能良好,并且能遮挡发动机高温部件,具有红外隐身作用,但是传统的航空发动机二元塞式喷管结构固定,无法满足发动机在状态变化时需要喉道面积可调的要求,所以为了弥补常规二元塞式喷管喉道面积不可调节的缺陷,需设计一种不影响常规二元塞式喷管的结构形式,并且具有喉道面积可调的二元塞式喷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喉道面积可调的二元塞式喷管,弥补常规二元塞式喷管不可调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喉道面积可调的二元塞式喷管,包括:
圆转方筒体,一端与前端发动机连接;
收敛段,具有空腔,所述收敛段一端与所述圆转方筒体的远离发动机的一端连接,所述收敛段包括两块竖直且左右对称设置的侧壁板,以及水平对称设置在两块所述侧壁板之间的两块收敛板;所述侧壁板与所述收敛板形成所述内腔;
塞锥体,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塞锥体包括前锥体、塞锥中段和后锥体,并且,所述收敛段与所述前锥体以及所述塞锥中段的靠近所述圆转方筒体的端部共同构成收敛通道;
所述塞锥中段通过垂直于所述侧壁板的转轴设置在所述前锥体和后锥体 之间,并通过光滑的圆弧面与所述前锥体和后锥体紧密搭接;
作动筒,一端与所述圆转方筒体连接;
连杆机构,与所述作动筒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杆机构还与所述转轴另一端部连接,所述作动筒的通过所述连杆机构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可选地,所述塞锥中段为两个,上下对称分布,每个所述塞锥中段的横截面类似于扇形,包括大、小两个圆弧,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塞锥中段的所述两个圆弧圆心处,且所述转轴靠近所述后锥体,所述塞锥中段的大圆弧端与所述前锥体连接,所述塞锥中段的小圆弧端与所述后锥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作动筒为两个,对称分布在左右两块所述侧壁板上;
同一侧的所述作动筒通过一个所述连杆机构与两个塞锥中段的转轴的端部连接。
可选地,在所述侧壁板上沿喷管轴向布置有一个固定滑槽,所述连杆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滑槽内。
可选地,位于两块所述侧壁板(9)上的两个所述固定滑槽左右对称分布。
可选地,所述后锥体外型面为曲面或直面。
可选地,所述前锥体和后锥体与所述侧壁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喉道面积可调的二元塞式喷管还包括:
整流罩,设置在所述收敛板外侧,左右两端与所述侧壁板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喉道面积可调的二元塞式喷管,保证常规二元塞式喷管的结构形式,具有喉道面积可调的能力,同时兼具外廓尺寸小,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喉道面积可调的二元塞式喷管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喉道面积可调的二元塞式喷管的主视图;
图3是图2小喉道面积时的剖视图;
图4是图2大喉道面积时的剖视图;
图5是图2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喉道面积可调的二元塞式喷管,包括圆转方筒体10、收敛段、塞锥体、作动筒8。
具体地,圆转方筒体10,一端与前端发动机连接,作为整个喷管的支撑构件。圆转方筒体10的远离发动机的一端与收敛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收敛段包括两块竖直且对称设置的侧壁板9以及水平对称设置在两块所述侧壁板9之间的两块收敛板2;并且,侧壁板9与收敛板形成收敛段的内腔。
进一步,在内腔中设置有塞锥体,塞锥体可以包括由左到右依次布置的前锥体3、塞锥中段4和后锥体5,塞锥中段4通过垂直于侧壁板9的转轴6设置在前锥体3和后锥体5之间,并通过光滑的圆弧面与前锥体3和后锥体5紧密搭接;并且,收敛段与前锥体3以及塞锥中段4的靠近圆转方筒体10的一部分(端部)共同构成收敛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25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及具有该发动机的车辆
- 下一篇:一种调整节气门开度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