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装置和显示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51205.4 | 申请日: | 2015-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6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詹啟舜;黄丰裕;洪仕馨;李孟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58 | 分类号: | H01L33/58;H01L51/52;H01L27/15;H01L27/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李岩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揭露一种发光装置和显示器,特别是一种包含提高光取出率光学粒子的发光装置以及具有此发光装置的显示器。
背景技术
显示器的发光元件可以是一种由半导体材料制作而成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也可以是另一种由有机材料制作而成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其中,发光二极管因其具有耗电量低、元件寿命长、反应时间短(fast response time)、体积小等优点,因此随着技术不断地进步,发光二极管被广泛地应用于显示器的背光模块。而有机发光二极管则具有广视角、高对比度、低耗电、高反应速率、全彩化、可挠性等优点,故被视为运用于显示器的最具有潜力的发光元件。
然而,目前使用发光二极管或有机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元件的显示器普遍存在发光效率不佳而导致亮度偏低的问题。其中造成发光效率不佳的原因,乃是由于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线仅有少部分可以出射至显示器外部,而其余的光线则会因为被显示器内的封装结构反射而被吸收。
目前虽有部分业者在封装结构上增加一光取出层来避免光线被封装结构反射,然而由于光取出层和显示器外部的折射率变化过大,因而大幅阻碍光线自光取出层出射至显示器外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和包含此发光装置的显示器,藉以改善光取出层和显示器外部的折射率变化过大而大幅阻碍光线自光取出层出射至显示器外部的问题。
本发明所揭露的发光装置包含基板、光源组件、光取出层和第一光学粒子。光源组件包含发光元件与封装结构。发光元件设置于基板。发光元件具出光面,且封装结构设置于出光面。光取出层设置于光源组件的封装结构。光取出层具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第二表面面向光源组件。第一光学粒子嵌设于光取出层并且突出于第一表面。第一光学粒子具第一折射率,光取出层具一第二折射率,且封装结构具一第三折射率。第一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且第二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率与第三折射率。
本发明所另揭露的显示器包含前述的发光装置、黏着层以及偏光片,黏着层设置于光取出层的第一表面。偏光片设置于黏着层。
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发光装置以及包含此发光装置的显示器,当光源组件产生的光线自光取出层出射至发光装置外部时,部分光线先自光取出层入射至第一光学粒子中,接着再从第一光学粒子入射至发光装置外部。由于光取出层的第二折射率大于第一光学粒子的第一折射率,且第一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因此发光装置于第一表面具有较为缓和的折射率变化,有助于避免光线自光取出层入射至发光装置外部时产生全反射,进一步提升发光装置的光取出效率。
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2为第1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产生的光线出射至发光装置外部光路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11为应用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显示器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显示器
10 发光装置
10a 基板
20 偏光片
30 黏着层
100 光源组件
110 发光元件
111 出光面
120 封装结构
121 第一封装层
122 第二封装层
121a 第一顶面
1210 抗反射结构
122a 第二顶面
123 缓冲层
200 光取出层
210 第一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12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