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异戊二烯树脂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38381.4 | 申请日: | 2015-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6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 发明(设计)人: | 宗成中;王春芙;郎秀瑞;刘尧;曹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F136/08 | 分类号: | C08F136/08;C08F4/645;C08F4/02 |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万桂斌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异戊二烯 树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聚异戊二烯树脂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存在下聚异戊二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橡胶轮胎和各种汽车橡胶配件的需求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橡胶年消耗量已达5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而目前橡胶资源已呈紧缺态势,价格攀升。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原因,国内天然橡胶的生产快速增速缓慢,已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目前年进口天然橡胶为150万吨以上,占世界天然橡胶总资源的20%以上,天然橡胶在我橡胶制品尤其是轮胎行业的需求量不断升高,国内合成异戊橡胶的工业生产装置在不断扩容。自2005年以来,异戊二烯的生产能力在迅速增加,从乙烯装置分离出的副产物C5馏分越来越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合成聚异戊二烯材料的发展。
聚异戊二烯树脂即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trans-1,4-polyisoprene,TPI),是指含反式-1,4-结构含量大于96%的合成材料,具有天然杜仲胶和古塔胶类似的结构和性能。被研究者们认为是应用于形状记忆功能材料领域的最理想的材料,如医用矫形材料和温敏变形材料等。国内外对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合成研究主要有钒系催化体系(VCl3/AlEt3及负载改性型)(Industrial&Engineering Chemistry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62,1(2):82-85.),钒钛混合催化体系(VCl3/TiCl3/AlEt3和Ti(OR)4/VCl3-TiO2/AlR3)(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1,82(1):81-89)和钛系催化体系[TiCl4/Ti(OR)4-Al(i-Bu)3负载型](高分子学报,1992,1(1):116-119)。由于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分子链具有很好的有序性,故其具有较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
合成TPI的专利最早发表于1955年(British Pat.834544和Bairn Pat.553904)。从60年代起,加拿大Polysar,英国Dunlop和日本可乐丽公司等先后建成了几百t/a的小型工业装置。这些专利和装置,均是采用钒或钒/钛混合体系,在芳烃或脂肪烃溶剂中溶液聚合合成TPI。由于催化效率低(仅1~2kgTPI/gV),工艺复杂,能耗物耗高,规模又小,生产成本很高,国际市场价格一直在l3~15$/kg以上,主要限于医用材料等特殊用途。
目前聚异戊二烯树脂生产中最广泛使用的负载催化剂仍是以镁化合物或二氧化硅作为载体的高效催化剂(CN 103265654A;CN103288999A)。我们在此基础上引入功能化载体碳纳米管(CNTs),使用CNTs/MgCl2复合载体催化剂制备聚异戊二烯树脂。由于CNTs一维碳材料的结构特点,与烯烃聚合物的界面结合力较强,还能够以填料的形式分散于聚烯烃基体中,并在较少添加量下显著提高聚合物的电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导热性和磁性能。本工作中,我们首次采用以CNTs/MgCl2为复合载体的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合成聚异戊二烯树脂,所得产物兼具高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用于制备汽车减震制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聚异戊二烯树脂,所述的聚异戊二烯树脂通过门尼粘度测得的门尼粘度(ML1+4,100℃)为60~80,拉伸强度为19~41Mpa,兼具高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聚异戊二烯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聚异戊二烯树脂是通过使用钛金属化合物为主催化剂含铝化合物为助催化剂组成的CNTs/MgCl2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优选的,所述的载体为碳纳米管/氯化镁(CNTs/MgCl2),所述的钛金属化合物为四氯化钛,所述的含铝化合物选自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或甲基铝氧烷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聚异戊二烯制备方法,方法包括:反应器经过抽排氮气置换数次,依次加入计量的异戊二烯、含铝化合物、碳纳米管/氯化镁(CNTs/MgCl2)负载四氯化钛,其中,钛与异戊二烯的摩尔比为1~10-4:1,铝与钛的摩尔比为15~30:1,经0℃预聚20min,与15~40℃恒温聚合3~9h,用酸化乙醇终止聚合反应,所得聚合物于3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83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