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共振包监测数据的地震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96455.2 | 申请日: | 201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0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曾雄飞;曾燕;曾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雄飞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郭振兴,龚镇雄 |
地址: | 51602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共振 监测 数据 地震 预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共振包监测数据的地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续采集一个统计周期内的共振包监测数据,所述一个统计周期为自潮汐波共振包第一次出现的前一天至潮汐波共振包最后一次出现的后一天;
根据所述共振包监测数据,获取共振波振幅与潮汐波振幅的振幅比序列和共振周期序列;
将所述振幅比序列与已知的地震震级及其相应振幅比的序列进行对比,计算未知地震的初步震级;
根据所述初步震级和所述共振周期序列,计算未知地震的精确震级;
所述将所述振幅比序列与已知的地震震级及其相应振幅比的序列进行对比,计算未知地震的初步震级包括:根据已知的地震震级及其相应振幅比的序列中不同的振幅比与地震震级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与所述振幅比序列相同的振幅比对应的地震震级作为未知地震的初步震级;
所述根据所述初步震级和所述共振周期序列,计算未知地震的精确震级包括:将所述共振周期序列中共振时间最长且共振时处于所述初步震级内的震级作为未知地震的精确震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振包监测数据的地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共振包监测数据,获取共振波振幅序列;
根据快慢共振波振幅特征和所述共振波振幅序列,计算快慢波到时差序列;
根据所述快慢波到时差序列计算震中距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振包监测数据的地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潮汐波共振包出现的时间和成长时间,计算未知地震的发震时间;
根据所述共振包监测数据,获取共振包振幅对时间的导数序列,计算临震时间和预警时间;
所述根据所述潮汐波共振包出现的时间和成长时间,计算未知地震的发震时间的步骤具体包括:
从出现潮汐波共振包的当天起算,未知地震的发震时间符合整数规则,将出现第6个潮汐波共振包的当天作为未知地震的发震时间;
所述根据所述共振包监测数据,获取共振包振幅对时间的导数序列,计算临震时间和预警时间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一个共振包向下一个共振包过度时,计算所述共振包振幅对时间的导数绝对值,将所述导数绝对值趋于极大或无穷时对应的时间作为临震时间,所述临震时间的精度为12h以内,预警时间的精度为临震时间的2-9h以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共振包监测数据的地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多个前兆台站采集到的共振包快波和慢波到达时间差确定第一震中距,并根据所述震中距计算震中的第一空间坐标经纬度信息;
根据多个前兆台站采集到的共振周期序列,计算震中的第二空间坐标经纬度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空间坐标经纬度信息和所述第二空间坐标经纬度信息,确定震中;
所述根据多个前兆台站采集到的共振包快波和慢波到达时间差确定第一震中距,并根据所述震中距计算震中的第一空间坐标经纬度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以所述多个前兆台站为圆心,第一震中距为半径建立多个圆周,将所述多个圆周的交点作为震中的第一空间坐标经纬度信息;
所述根据多个前兆台站采集到的共振周期序列,计算震中的第二空间坐标经纬度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前兆台站采集到的共振周期,计算所述多个前兆台站的第二震中距,以所述多个前兆台站为圆心,第二震中距为半径建立多个圆周,将所述多个圆周的交点作为震中的第二空间坐标经纬度信息,所述多个前兆台站采集到的共振周期序列来自同一震源发出的共振信号,所述共振周期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共振包监测数据的地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快慢波到时差序列计算震中距序列的步骤具体包括:
计算快波共振波和慢波共振波到达前兆台站的时间差序列;
根据所述时间差序列,计算该前兆台站的震中距。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共振包监测数据的地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结合卫星红外监测数据、气象因素、水位异常因素和/或同位素异常因素,计算未知地震的震中、震级、发震时间和预警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雄飞,未经曾雄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645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