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USB及发光应用的接口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94509.1 | 申请日: | 2015-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91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邓耀翰;张镝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usb 发光 应用 接口 电路 | ||
提供了USB及发光应用的接口电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操作供电电路的方法包括,在可调电源的次级侧处的接口电路处接收包含目标供电电压和/或电流请求的输入信号。将所述输入信号转换为包含了目标供电电压和/或电流的数字信号。将该数字信号通过电绝缘的信号路径传输至可调电源初级侧中的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接口电路,以及在特定实施例中,涉及用于USB及发光应用的接口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变得计算功能更强大和复杂,其正在消耗更多的电能。用于给这些设备供电的电池的能量存储容量同样正在相应地增加以满足提升的功率要求。
在许多便携式产品中,通常使用通用串行总线(USB)作为通信端口和用以适应电池充电的功率传输端口。例如,标准USB 2.0兼容端口可将最大7.5W(在1.5A,5V)的功率传输提供至指定充电端口,可使用该端口给便携设备的电池反复充电。但是,随着便携式设备的电池容量的增加,例如,从5600mAh至8000mAh以及10000mAh,这些设备的充电时间相应的增加。例如,使用标准USB2.0兼容端口,需要2小时40分钟给5600mAh电池重新充满电,但需要4小时45分钟给10000mAh电池重新充满电。
然而,通过提高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可实现较快充电时间。一些情况下,可使用“Y”形连接器将两个USB端口的输出合并以提供较高电流,或者一些非标准USB类型的实施方式可允许较高电流。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供电电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包括在可调电源的次级侧的接口电路处对于目标供电电压和/或目标供电电流的请求。将该输入信号转换为包含目标供电电压和/或目标供电电流的数字信号。将该数字信号通过电绝缘的信号路径传输至可调电源初级侧的控制器。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接口电路包括接收器电路、变换器电路和发送器电路。将该接收电路配置为在可调电源的次级侧接收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包括对于目标供电电压和/或目标供电电流的请求。将该变换电路配置为将输入信号转换为包含目标供电电压和/或目标供电电流的数字信号。将发送电路配置为与可调电源初级侧中的控制器耦合,但与其电绝缘,并且将其配置为将数字信号输出至控制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供电电路包括可调电源,其包括初级侧绕组和次级侧绕组,以及与该次级侧绕组耦合的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包括接收器电路、变换器电路和发送器电路。将该接收器电路配置为在次级侧接收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包括对于目标供电电压和/或目标供电电流的请求。将该变换器电路配置为将输入信号转换为包含目标供电电压和/或目标供电电流的数字信号。将发送器电路配置为输出数字信号。光耦合器或电感耦合器与接口电路耦合。初级侧电路与可调电源的初级侧绕组耦合。初级侧电路被配置为调节可调电源的输出。该初级侧电路包括与光耦合器或电感耦合器耦合的控制器。该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光耦合器或电感耦合器从接口电路接收数字信号,并且调节可调电源以提供请求的目标供电电压和/或目标供电电流。
附图说明
为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参考下面与附图结合的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能系统;
图2A-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能传输系统的运行。图2A和图2B示出了供电设备和电力用户设备;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作发光控制器的电能系统应用的可选实施例;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普通接口电路的集成至单一供电设备的充电器和发光控制器;
图5示出了供电设备电路/发光控制器电路实施例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未经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45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型饮水机的电磁热差互补装置
- 下一篇:出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