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1602.9 | 申请日: | 2015-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7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薛强;肖凯;刘磊;刘凯;陈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3/16 | 分类号: | G01M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填埋场 防渗 破损 渗漏 探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同时具备化学性质稳定、绝缘性高、拉伸强度高、抗老化性能好、施工便捷和成本低效益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填埋场防渗、养殖防渗、油罐防渗、地下室防渗、人工湖防渗等领域。
随着现代城市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构成的防渗系统作为阻止污染物扩散的第一道屏障,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防渗系统作为隐蔽工程,往往处于覆盖层之下。以垃圾填埋场为例,由于机械施工会对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造成损坏,这在运营的过程中会导致渗沥液的渗漏,对周边的水土环境造成污染,所以施工后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检测显得极其重要。底部防渗层铺设完毕后需要在其上铺设渗沥液导排层,这对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的检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现有技术中的多种应用于有覆盖层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渗漏检测方法采用偶极子进行防渗层漏洞的检测,偶极子法由于其无需预埋元件、检测效率高、成本低廉等优点应用于有渗沥液导排层覆盖情况下的防渗膜质量检测,但由于现场条件复杂,严重影响了检测区域的电势分布,也导致了目前的偶极子检测方法在现场实施中容易出现定位不准,漏判甚至误判漏点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偶极子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渗层漏点定位不准,出现漏判甚至误判漏点的情况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该探测方法能用于覆盖层小于0.5m的防渗膜漏点的检测,能显著提高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渗漏检测的精度,减少因误判漏判造成的工程损失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所述探测方法包括:
S1:通过标记物将检测区域划分为若干分区域,每个所述分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所述子区域为多个直径不同的同心圆或者多个边长不同且形心重合的正方形;
S2:通过所述标记物分别标定多个所述分区域形心引出的多条检测线;所述多条检测线中相邻两条检测线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大于2m;
S3:在所述防渗层下设置膜下电极,在所述防渗层上设置膜上电极;所述膜下电极连接高压发生器的负极;所述膜上电极连接所述高压发生器的正极;
S4:在所述覆盖层表面洒水,开启所述高压发生器,调节至设定电压;
S5:使用双向偶极子依次沿每条所述检测线进行检测;所述双向偶极子包括:主偶极子及副偶极子,所述主偶极子与副偶极子垂直固连;其中,先使用所述主偶极子沿所述检测线检测,当所述主偶极子产生极性反向时,记录此时所述主偶极子的中点位置,在此位置使用所述副偶极子沿垂直于所述检测线的方向进行检测,所述副偶极子产生极性反向后,记录此时所述副偶极子的中点位置;所述副偶极子中点位置即可确定为漏点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的若干子区域包括: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及第五区;所述第一区为边长或直径为2~4m的正方形或圆;所述第二区为边长或直径为4~8m的正方形或圆;所述第三区为边长或直径为8~16m的正方形或圆;所述第四区为边长或直径为16~32m的正方形或圆;所述第五区为边长或直径为32~64m的正方形或圆。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的所述多条检测线包括:
第一检测线,为相邻夹角为45°的8条检测线,将所有子区域的边界分割为8段;
第二检测线,为所述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及第五区中对应8段边界中点的连线,将所述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及第五区的边界分割为16段;
第三检测线,为所述第三区、第四区及第五区中对应16段边界中点的连线,将所述第三区、第四区及第五区的边界分割为32段;
第四检测线,为所述第四区及第五区中对应32段边界中点的连线,将所述第四区及第五区的边界分割为64段。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的所述膜上电极设置在所述防渗层上所述分区域形心的位置;所述膜上电极及膜下电极材质为不锈钢;
所述防渗层为单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对应的,所述膜下电极设置为圆柱状,直接插入所述防渗层下部的土层中。
作为优选,所述防渗层为复合防渗系统,对应的,所述膜下电极设置为L型片状;所述膜下电极一侧水平插于两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之间的膨润土层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16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