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丁酸梭菌UCN‑12菌株及其组合物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072837.1 申请日: 2015-02-11
公开(公告)号: CN104611273B 公开(公告)日: 2017-10-31
发明(设计)人: 郑一敏;曾雁鸣;周永喜;胥秀英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与康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23K10/16;A23K50/30;A23K50/75;A23K50/10;A23K50/00;A61K35/742;A61P31/04;A61P15/00;A61P1/10;C12R1/145
代理公司: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代理人: 高芸,梁鑫
地址: 610213 四川省成***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丁酸 ucn 12 菌株 及其 组合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学领域,涉及一种丁酸梭菌UCN-12菌株及其组合物和应用。

背景技术

魏氏梭菌病又称产气荚膜杆菌病,为食源性胃肠炎最常见病之一。国外统计魏氏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0%左右,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美国每年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人数在250,000左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2亿美元。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平均每起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暴发,通常涉及50-100人。有些严重的食物中毒暴发甚至涉及到上千人。

魏氏梭菌一般可分为A、B、C、D、E和F六型,A型与E型菌及其产生的α为主要致病因素。该病原菌自消化道或伤口侵入机体,在小肠和盲肠绒毛膜上大量繁殖并产生强烈的α毒素,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毒素大量进入畜禽血液,引起全身性毒血症。

魏氏梭菌病也是畜禽常见疾病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因不同类型魏氏梭菌感染而死亡。该病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期症状而突然死亡,呈多地方性流行或散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期,严重时发病率达到100%,而且死亡率极高,达95%,是一种严重危害家兔生产的急性传染病。

现有技术中,防治魏氏梭菌病主要使用先锋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和四环素等。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的耐药性问题,致使抗生素使用量越来越高,治疗效果却越来越差,对环境污染也越来越大,特别药物残留安全更是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担忧的问题。疫苗是一种较好地预防魏氏梭菌病的方法,但保护期短,且成本高,生产上难接受。

中国专利申请201210390182.9公开了及一种预防和治疗仔猪魏氏梭菌病的中兽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配方由黄连10-20份、黄芩10-20份、连翘5-15份、金银花5-15份、当归10-20份、白芍10-20份、三七粉1-5份、人参茎叶5-15份和甘草5-10份组成,该方法难以消除人们对药物残留担忧,且成本高。专利申请201210552595.2公开了含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粪链球菌、木聚糖酶的专用饲料,由于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与屎肠球菌和粪链球菌存在相互作用,组合物配伍欠合理,该方法效果也欠佳。专利申请201310577204.7和201210261894.0分别公开了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和一株耐酸、耐热、耐胆盐的地衣芽孢杆菌来防治魏氏梭菌病,所用菌种与本发明完全不同,同时,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属于好氧菌,需要通气培养,工艺复杂,生产成本也高于本发明。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4年多的筛选、研究、试制,最终优选出活力强的丁酸梭菌UCN-12菌株。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丁酸梭菌新菌株,采用本发明菌株的发酵培养物、发酵培养物离心所得的发酵液或菌体、以及该发酵液或菌体的干燥物为有效成分喂养动物,具有治疗和/或预防畜禽魏氏梭菌病,全过程无需添加抗生素,避免了抗生素残留影响人体健康,彻底解除动物养殖中因大量使用抗生素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显著降低禽蛋中胆固醇和脂肪,去除禽蛋腥味,改善鸡蛋风味,提高畜禽动物的生产性能,治疗和/或预防母猪产前产后便秘,减少畜禽便臭,实现养殖环境友好。

本发明新菌株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编号为UCN-12,于2014年9月1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9652。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

丁酸梭菌UCN-12菌株的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丁酸梭菌UCN-12菌株与丁酸梭菌现有公开报道的菌株比较,除16s rDNA序列有区别外,在生化性状方面也有差异,见表1。最明显区别是丁酸梭菌UCN-12产己酸量是丁酸的10倍以上,有时可达到20倍,表现出特有己酸风味,而现有丁酸梭菌均不产己酸。

表1丁酸梭菌UCN-12菌株与现有的丁酸梭菌菌株的生化性状比较

注:“+”试验结果为阳性,“-”试验结果为阴性,“-+”试验结果为弱阳性;“*”菌株分离于杭州惠嘉丰牧科技有限公司市售产品,“**”菌株分离于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市售产品酪酸菌片2,“***”菌株分离于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市售产品;“****”数据来自《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空格表示无数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与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与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28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