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矿深部巷道区域围岩结构演化过程探测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9350.X | 申请日: | 2015-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7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朱元广;刘泉声;张程远;刘滨;康永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9/07 | 分类号: | G01N29/07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巷道 区域 围岩 结构 演化 过程 探测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体结构探测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煤矿深部巷道区域围岩结构演化过程的探测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受地质环境和人类开挖活动的影响,煤矿深部巷道围岩存在着大量的结构面。这些结构面常常是围岩力学强度相对薄弱的部位,它导致围岩力学性质的不连续性、不均一性和各向异性,其空间分布和组合情况对围岩的介质特征和力学属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探测分析围岩结构并掌握其演化过程对煤矿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控制及安全性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围岩结构探测的主要手段仍是钻孔岩芯测定法,它简单、方便、直观、实用。但是,由于煤矿深部围岩的高地应力和软弱破碎特征,岩芯采取非常困难,导致钻孔岩芯测定法难以反映结构面的发育特征。而钻孔结构面数字式全景摄像系统,可以通过钻孔摄像取得钻孔内部的图像信息,给出高分辨率的 360°孔壁展开图及立体柱状图,进而获取钻孔结构面的产状、迹长、隙宽和填充物等信息。然而,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测试钻孔难以覆盖围岩的全部区域,通过单个钻孔摄像得到的信息往往只能反映局部围岩的结构特征,难以反映围岩结构的区域特征。另外,巷道开挖后的围岩结构事实上是动态变化的,而仅通过钻孔摄像方法很难掌握这种变化过程。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探测分析方法来获取煤矿深部巷道区域围岩的结构演化过程,而这种方法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煤矿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控制问题,提供一种区域围岩结构演化过程的探测分析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获取巷道开挖前后围岩结构的完整性及其演化规律,从而为煤矿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控制及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适用于煤矿深部巷道区域围岩结构的探测分析方法,其步骤是:
(1) 在煤矿深部已开挖巷道围岩待测区域内布置测试钻孔(5个、9个、13个,根据区域范围和测量精度确定),钻孔分别位于待测区域边界和区域中心处,钻孔之间相互平行,孔深与区域深度保持一致。对于每一钻孔,在孔内依次安装推送数字钻孔摄像探头(BHCTV),采集钻孔图像信息。之后,相邻钻孔两两组合,安装超声波测试探头(SR-RCT(B)),进行跨孔超声波测试,并通过不同时间内的重复测试,获取声波在孔间围岩的传播特性随时间的演化规律。
(2) 根据单孔结构面信息,进行跨孔关联分析,判断相邻钻孔结构面的相似度,延伸或连通钻孔结构面,获取孔间围岩的结构面特征。进而,通过对区域内全部钻孔及孔间围岩结构面信息的统计分析,获取区域围岩结构的围岩体积节理数Jv的空间分布特征。
(3) 利用区域内相邻钻孔的声波传播特征作为边界条件,反演声波在整个区域围岩内的传播特征,进而分析区域围岩的完整性指数,获取区域围岩完整性指数Kv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随时间的演化规律。
(4) 综合对比围岩完整性指标围岩体积节理数Jv和区域围岩完整性指数Kv,以区域围岩结构的体积节理数Jv作为围岩完整性的初始条件,区域围岩完整性指数Kv的演化规律作为围岩完整性的动态条件,获取区域围岩结构完整性的演化过程。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措施,本发明煤矿深部巷道区域围岩结构的探测分析方法的积极效果和优点在于:
①基于单孔结构面信息,进行跨孔关联分析获取孔间围岩的结构面信息,进而通过统计分析获取区域围岩结构面的统计特征,从而实现了围岩结构探测由孔内探测向区域探测的突破;
②采用跨孔超声波法进行不同时间内的重复测试,获取巷道区域围岩完整性的演化规律,从而实现了围岩结构探测由静态探测向动态探测的突破;
③由于采用了多孔布置及钻孔组合方案,提高了围岩结构探测的效率和结构面信息提取的全面性;
④利用两种不同测试技术对结构面信息进行相互验证和对比分析,提高了围岩结构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⑤该方法不仅可用于已开挖巷道围岩的结构探测,也可用于临近未开挖巷道围岩结构的超前探测。
⑥该方法可以提高围岩结构探测范围达30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巷道区域围岩选择示意图。
图2为一种巷道区域围岩钻孔布置示意图。
图3为一种巷道区域围岩五钻孔布置示意图。
图4为钻孔摄像示意图。
图5为跨孔超声波测试示意图。
图6为实施实例中确定的巷道测试区域与钻孔布置图。
图7为实施实例中获得的钻孔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93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