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黄曲霉毒素B1纳米抗体及其编码序列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51598.1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0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万亚坤;龚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6/14 | 分类号: | C07K16/14;C12N15/13;C12N15/70;C12N1/21;G01N33/53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赵梅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黄曲霉 毒素 sub 纳米 抗体 及其 编码 序列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或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黄曲霉毒素B1纳米抗体及其编码序列和应用。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与寄生霉素产生毒株的代谢产物,它是化学结构相似的一类化合物,根据其结构的差异分别被称为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等,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常见,也是已知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对人和若干动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人的原发性肝癌也很可能与黄曲霉毒素有关。早在1993年黄曲霉毒素B1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1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主要是污染花生、玉米、稻谷、小麦、花生油等粮油食品,且以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受污染最为严重。黄曲霉毒素耐热,280℃才可裂解,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下难以破坏,故国家质检总局规定黄曲霉毒素B1是大部分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
来源于双峰驼的纳米抗体在基础研究、新药开发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食品科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研究热点。利用抗体技术获得来源于双峰驼特异性针对黄曲霉毒素B1的纳米抗体,从而应用于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具有广阔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黄曲霉毒素B1纳米抗体,同时提供该纳米抗体的编码序列及该纳米抗体用于检测黄曲霉毒素B1分子的用途。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针对黄曲霉毒素B1纳米抗体的VHH链,包括框架区FR和互补决定区CDR,所述框架区FR包括下组的FR1~FR4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所示的FR1,SEQ ID NO:2所示的FR2,SEQ ID NO:3所示的FR3,SEQ ID NO:4所示的FR4;所述互补决定区CDR包括下组的CDR1~CDR3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5所示的CDR1,SEQ ID NO:6所示的CDR2,SEQ ID NO:7所示的CDR3。
优选地,所述的针对黄曲霉毒素B1纳米抗体的VHH链,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针对黄曲霉毒素B1纳米抗体,其包括一条如SEQ ID NO:8所示氨基酸序列的VHH链。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DNA分子,其编码选自下组的蛋白质:本发明所述的针对黄曲霉毒素B1纳米抗体的VHH链,或本发明所述的针对黄曲霉毒素B1纳米抗体。
优选地,所述的DNA分子,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表达载体,其含SEQ ID NO:9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宿主细胞,其可以表达本发明所述的针对黄曲霉毒素B1纳米抗体。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了本发明所述的针对黄曲霉毒素B1纳米抗体用于检测黄曲霉毒素B1分子的用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使用黄曲霉毒素B1免疫双峰驼,随后利用该骆驼外周血淋巴细胞建立了针对黄曲霉毒素B1的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文库。随后试验中将黄曲霉毒素B1偶联在酶标板上,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免疫性的纳米抗体文库,从而获得了针对黄曲霉毒素B1的特异性纳米抗体基因,将此基因转至大肠杆菌中,从而建立了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纳米抗体株。
本发明获得的纳米抗体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稳定性强、产量高、能特异识别黄曲霉毒素B1,较常规抗体用途更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15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