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强挥发性铝翅片冲压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43338.X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1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陈英;王玉华;王敏;谭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C10M141/06 | 分类号: | C10M141/06;C10M129/70;C10M16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挥发性 铝翅片 冲压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加工油,具体应用于铝翅片冲裁领域。
背景技术
上世纪50年代末,随着技术进步及制冷技术的发展,西方厂商逐步采用空冷式热交换技术来制造制冷设备。国内因受设备、制造技术、材料等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从研发或者引进国外空冷式热交换技术来制造相关设备。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不少地区夏天炎热与冬天寒冷(室内无暖气),给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为提高生活品质,特别是制造技术与材料的进步降低了空调的价格,从而对空调这种使用方便的温度调节设备需求大增。
一般家用空调器多采用空冷式热交换器,由铝翅片与铜管组成。最初,热交换器的关键部件(铝翅片与铜管)在冲压加工后残留在工件表面上的冲压油须经清洗除去才能使用,清洗溶剂一般为三氯乙烯,危害操作人员健康且对环境不利。随着各国日趋严苛的排放标准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外一些润滑油公司开发了用于金属加工的挥发性冲压油。挥发性冲压油显著提点是完成材质冲压加工后,采用自然挥发或加温挥发的方法去除工件表面的残留油(无需进行溶剂清洗),直接进入下一道工序进行生产,做到无废液排放,通过安装回收装置回收挥发的冲压油,从而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排放的目的。
国内润滑油企业在20世纪80-90年代针对挥发性冲压油进行了技术攻关,不少企业也开发出类似的空调行业的铝翅片加工的挥发型冲压油,如茂名石化公司研究院的伏专红等人研制出高速铝翅片冲压油;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研究院张华豪等人根据铝翅片冲压加工工艺的技术特点,选用加氢精制窄馏分轻质油为基础油,添加特制的脂肪酸酯为油性剂以及自制的润湿剂和复合防锈剂等添加剂研制成功HC2L 200挥发性冲压油。由于多种原因,这些产品在某些性能方面或多或少需要改进与提高,如存在有较大气味、一定的残留,对操作人员的皮肤有一定的影响(脱脂)等。加工后需要加热烘干或者清洗,将增加能耗及人工费用,此外还增加环境压力。
从目前发表的文章及挥发性冲压油专利来看,由于选择的原材料及配方组成的不足,存在的问题类似,如对操作者皮肤的脱脂、气味大,挥发性不理想,残留较多,因此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气味少、无残留且对环境友好的环保型强挥发性铝翅片冲压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环保型强挥发性铝翅片冲压油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环保型强挥发性铝翅片冲压油,以质量百分数计算,各组分配比如下:
烃类溶剂基础油:96.47%~99.10%,
挥发性冲压油功能添加剂:0.90%~3.53%,由A、B、C三种添加剂组成,
其中,
A添加剂为C8~C20脂肪酸:0.10%~0.50%,
B添加剂为C8~C20脂肪酸酯:0.80%~3.00%,
C添加剂为苯骈三氮唑及其衍生物:0~0.03%。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环保型强挥发性铝翅片冲压油,以质量百分数计算,各组分配比如下:
烃类溶剂基础油:98.62%,
C8~C20脂肪酸:0.18%,
C8~C20脂肪酸酯:1.2%,
其中,烃类基础油采用合成烃、异构化或者深度加氢处理基础油。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A添加剂为碳十四酸。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B添加剂为碳十四酸酯。
进一步优选所述C为苯骈三氮唑,
a使用合成烃、异构化或者深度加氢处理基础油,无需添加C添加剂;
b使用脱芳烃或者其它非加氢烷烃基础油时,所述C添加剂加入量优选为0.01%。
上述的环保型强挥发性铝翅片冲压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配比准确计量各种原料组分,基础油进入调合罐,抽取少量进入不锈钢剂槽中待用;
2)将C添加剂用少量基础油溶解,控制温度在35℃以下;
3)依次将A添加剂、B添加剂加入不锈钢剂槽中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已经完全溶解的C添加剂,将其全部转入到调合罐中,用调合罐中的基础油清洗不锈钢剂槽2~4次。
优选的,所述步骤2),控制温度范围在25℃~30℃。
优选的,所述步骤3),控制调合温度在15℃~35℃,调合时间30~60min。以控制调合温度在20-30℃最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33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榨菜籽油低温精炼方法
- 下一篇:磁性硼化磷酸胺酯润滑油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