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道式双视角X射线安全检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38551.1 | 申请日: | 2015-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4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石;孔维武;王建荣;李东;李保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G01V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徐金伟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视角 射线 安全检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道式双视角X射线安全检查装置,属于X射线安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全世界反恐形势的日益严峻,各种类型的安全检查设备不断涌现,其中需求 量最大的还是针对旅客包裹的通道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传统类型的包裹安检设备在与地 面、包裹输送方向均正交的空间平面中形成X射线扇束,随着包裹的不断前进该射线扇束扫描 包裹的各个切片,从而形成包裹的透视图像;为了获得不同角度的观察能力,在上述切片平 面内分别从不同方位进行透视成像,从而产生了各种双视角、乃至多视角的设备,例如专利 公开号为US6088423、US20020176533、US20120177175、US20140192954等专利技术。此外, 为了获得更丰富的包裹透视信息,业内提出了如下的设备方案:
1)用不同的视角实现不同的探测功能(例如普通的成像功能和散射成像功能),包括专 利公开号为US4870670、US20030169843、CN200820116180.X、CN201120167209.9等专利技术。
2)在接受第二个视角的扫描之前利用转台装置把包裹转到需要探测的角度,例如专利公 开号为US20030031293、US20120027171等专利,但是显然需要复杂的机械结构且增加了设备 长度。
3)利用单个射线源,将其发出的X射线分成多个射线扇束,每个射线扇束形成一个视角, 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0710130137.9、CN201110317048.1等专利。
4)存在多个射线源,每个射线源都形成多个射线扇束即多个视角,例如专利公开号为 US7020241、US7221732等专利。
5)可以形成双目甚至多目的立体视觉成像,例如专利公开号为US7319737、 CN201310126813.0等专利。
上述的传统的专利技术虽然视角众多但是往往存在机械结构复杂、机体庞大、不适合小 型应用场所等问题,目前,在实际的安检操作中仍以传统的单、双视角的安检设备为主。
但是,在安全检查的实际操作中发现,传统的包裹安检设备存在如下问题:
1.在视角成像的方向上,多个物体彼此遮挡会造成安检员观察的困难。
2.一些薄的物品,例如刀片、手机,下文简称片状物,如果姿态接近平行于射线扇束的 平面,则其成像为一个细条,虽能够成像但损失了关键信息。
3.虽然传统双视角设备能在包裹切片的平面中从两个不同的角度,例如采用底照和侧照 方式透视包裹,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包裹内物品摆放的客观规律,在侧照视角中物品重叠成像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 侧照视角的使用价值较低;
2)仍不能确保解决上述的片状物成像为细条的问题,例如在包裹的前后侧壁上贴有刀片, 则传统双视角设备的两个视角均只能看到一条细线。
以上问题导致安检员在进行包裹安检时,经常需要将包裹按垂直地面的转轴旋转90度 (即横过来)再次进行安全检查,其目的就在于换一个角度观察包裹,即不仅仅局限在同一 平面内换个视角,而是在整个空间范围内彻底换一个角度进行观察;但是这种操作方法将带 来安检效率的下降,降低了单位时间内旅客的客流量。
为此,有必要针对上述安检操作中的实际问题,设计一种双视角设备,在保证成本较低、 体积较小的前提下,该设备能为安检员提供两个互补性最佳的视角来观察包裹、且两视角具 有相似水平的观察价值,从而基本消除了一个包裹需要进行两次检查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通道式双视角X射线安全检查装 置。本发明突破了传统双视角安检设备的视角布局方案,在成本增加有限的情况下,充分满 足了在进行包裹安检时变换观察角度的需求,具有优良的性价比,能够有效替代现有的单视 角、双视角的X射线安检设备。本发明能够让安检员采用两个彼此相对且空间方位发生多个 维度变化的视角来观察包裹内的物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85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