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硒化钴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036165.9 申请日: 2015-01-26
公开(公告)号: CN104591105B 公开(公告)日: 2017-01-25
发明(设计)人: 李娟;宋晓荣;杨黄浩;余舒娴;李诗华 申请(专利权)人: 福州大学
主分类号: C01B19/04 分类号: C01B19/04;B82Y30/00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地址: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硒化钴 纳米 材料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和生物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硒化钴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亦称恶性肿瘤,是由于细胞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2012年,全球约诊断1400万例新增癌症病例。据报告估计,20年后,每年新发癌症病例将增长至2200万例。与此同时,癌症致死人数将从每年约820万人增长至每年13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及其下属的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研究报告称,全球一半新发癌症病例发生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中国;而且,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癌症致死人数将上升到1200万人。癌症死亡人数的迅猛增加警示我们迫切需要新的、更有效的诊断方法。

尽管传统的肿瘤诊断试剂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如:碘造影剂、钆造影剂和放射性标记的大分子等。但目前市场上的造影剂对成像解析度的增强效果非常有限,而且毒性大,在生物体内呈非特异性分布,从而对肝肾等器官有较大的副作用。近年来,生物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癌症诊断方法发生重大变化,不仅丰富了诊断技术、提高诊断精确性,也降低了造影剂对机体的毒性。纳米材料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增强的渗透和滞留(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EPR)的被动靶向效应,纳米尺寸范围内的分子或粒子能够从高通透性的肿瘤血管中渗出,从而集中在肿瘤周围;第二、血液循环半衰期延长;第三、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第四、可构建成多功能的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多模态的成像。至今为止,已报道了几种纳米诊断材料,例如:磁性纳米材料、金纳米材料、过渡金属硫化物材料等。虽然这些纳米诊断材料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其材料的种类还是有限的。因此,开发新的纳米诊断材料用于不同癌症的诊断仍是十分必要的,而国内外有关硒化钴纳米材料方面的文献和专利中,还未有基于硒化钴纳米材料在活体肿瘤光声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中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硒化钴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其制备方法简便、低能耗且易于规模化生产;所制备的硒化钴纳米材料生物毒性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硒化钴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硒化合物和钴盐加入到溶剂中,室温剧烈搅拌至混合均匀;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倒入反应釜,于180℃下加热反应10~20小时;

3)将步骤2)得到的沉淀物离心、洗涤,得到硒化钴;

4)将步骤3)得到的硒化钴加入到含稳定剂的水溶液中,经超声、搅拌后得到稳定剂修饰的水溶性硒化钴纳米材料。

所述的含硒化合物为亚硒酸钠、亚硒酸氢钠、亚硒酸锌、亚硒酸钾、二氧化硒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钴盐为乙酸钴、硝酸钴、碳酸钴、氯化钴、溴化钴、碘化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稳定剂为聚丙烯酸、聚乙烯亚胺、聚乙烯醇、聚赖氨酸、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含硒化合物、钴盐和稳定剂的用量按摩尔比1~5:1~5:0.02~1。

所述的溶剂为苯甲醇、乙二醇、丙三醇、丁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硒化钴纳米材料可作为光声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

(1)本发明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简便、可控。根据钴盐和含硒化合物比例的不同,所得硒化钴纳米材料的组成可包括CoSe2、CoSe或Co9Se8,不同组成的硒化钴纳米材料表现出不一样的电学、磁学、光学等特征,能够在催化、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本发明硒化钴纳米材料由硒元素和钴元素组成。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包括抗癌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蛋白质的合成和抗病毒等作用,因此硒浓度的平衡对许多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和促进作用。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钴对刺激红细胞生成、防治碘缺乏症和促进甲状腺素的合成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纳米材料的毒性小。因此,本发明硒化钴纳米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61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