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模底跑钢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17905.4 | 申请日: | 2015-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8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孙猛林;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B22C9/06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江淑兰 |
地址: | 030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模底跑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模底跑钢的方法,属于冶金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模铸是一种较老的生产工艺。由于有一些特殊的钢种一直难以实现连铸生产或某些品种需要量较少,到目前在很多钢铁企业仍保留着一定的模铸生产量。模铸生产主要靠铸铁和耐火砖砌筑而成,构建起浇注系统,浇注过程中钢包由天吊起钢水流出水口进入中注管,通过汤道进入模子底部,往往容易在模子底部的汤道砖出现耐火砖炸裂而导致跑钢事故的发生,严重时整盘的钢水量将全部报废形成生产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防止模底跑钢的方法,能减少跑钢概率,因而降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损失。
本发明是一种不改变耐火砖材质,能提高浇注系统在高温钢水冲刷下承受能力,耐火砖炸裂后仍能防止跑钢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止模底跑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一种薄钢带,将薄钢带切成8-15mm宽的钢条;
(2)采用上述钢条对耐火砖逐块进行打箍;
(3)打箍的端口要进行焊接处理,完成打箍后再进行投入使用。
所述薄钢带的厚度为2~3mm。
所述打箍过程中采用的是打箍机,打箍时多加捆扎道次。
所述耐火砖长为200-350mm时,头尾打箍,要求按砖的两端顶头捆扎,所述耐火砖长为350-450mm时,头中尾打箍,要求按砖的两端顶头捆扎,中间捆扎处距两端部距离相等。
本发明针对的是模子底部的汤道易出现耐火砖炸裂的现象,而耐火砖的接口处是薄弱环节,实际操作中,由于底部垫盘上的汤道槽较长,需多块首尾套接而成,所以打箍需顶两端平齐,逐块打箍后再进行人工焊接,增强了耐火砖在高温钢水冲刷下的承受能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对耐火砖头尾或头中尾打箍,减少了跑钢损失及现场废品,降低了生产成本;
(2)打箍数量多时采用专用打箍机,节约人力成本;
(3)本发明方法中,对耐火砖逐块打箍,人工焊接,增强了耐火砖在高温钢水冲刷下的承受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浇注系统示意图。
图中1为中注管,2为汤道,3为模子,4为垫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止模底跑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一种厚度为2~3mm的薄钢带,将薄钢带切成8-15mm宽的钢条;
(2)采用上述钢条对耐火砖进行打箍;
所述耐火砖长为200-350mm时,头尾打两道箍,要求按砖的两端顶头捆扎,所述耐火砖长为350-450mm时,头中尾打三道箍,要求按砖的两端顶头捆扎,中间捆扎处距两端部距离相等;
打箍时耐火砖需顶两端平齐,且缠绕时多加捆扎道次;
(3)打箍的端口要进行焊接处理,完成打箍后再进行投入使用。
浇注过程如图1所示,浇注时钢水从中间的中注管1注入,通过垫盘4上的汤道2再进入有倒锥度的模子3中。由于底部垫盘上的汤道槽较长,需多块首尾套接而成,所以打箍需顶两端平齐,主要是接口处是薄弱环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79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振实平台的支撑结构
- 下一篇:脱模剂的配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