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62332.0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2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下村美喜男;木村裕二;田洼祐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33/023 | 分类号: | C03B33/023;B28D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烨;刘多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板 制造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之一,已知浮法。浮法是使熔融玻璃流入熔融 锡槽内的锡上,使熔融玻璃在锡上扩展,成形为带状的玻璃板(玻璃带)的 制造方法。在熔融锡槽内成形的玻璃带藉由退火辊拉出至退火炉(退火部), 在退火炉中冷却至规定的温度后,由辊式输送机等搬运单元搬运至切割装 置。然后,由切割装置切割成所要尺寸的玻璃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例如通过基于浮法的玻璃制造方法制造的玻璃带具有位于流动方向两 端的不成为产品的边缘部,该边缘部在流水线上被分离除去。
此外,近年来要求开发出大量生产像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 有机EL显示器(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Display)等这样极薄的高品 质的玻璃板的技术。现状是这些显示器中使用的玻璃板为0.7mm左右,但近 年来对于更薄的玻璃板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对于显示器用玻璃等薄玻 璃板以及比其更薄的所谓极薄玻璃板,以现有的玻璃切割折断方法无法得 到所要的切割品质。
专利文献2中,作为将边缘部从玻璃板分离的切割装置,记载了用支承 用辊和按压切割辊将加工出纵切割预定线的玻璃板夹住并切割折断的装 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969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1022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对于这种薄玻璃板,通过专利文献2所述的用支承用辊和按压切 割辊将玻璃板夹住、以机械方式切割折断的方法,无法使弯曲应力恰当地 作用于玻璃板,有时无法沿着纵切割预定线将玻璃板折断。
此外,这种薄玻璃板中,由于边缘部因自重而挠曲,因此也存在难以 使玻璃板进入支承用辊和按压切割辊之间的问题。
此外,用支承用辊和按压切割辊将玻璃板夹住、以机械方式切割折断 的方法中,也存在如果各辊的位置和纵切割预定线的位置无法准确地对准、 则无法将玻璃板折断的缺点。
还有,用支承用辊和按压切割辊将玻璃板夹住、以机械方式切割折断 的方法中,也存在处理速度存在极限、难以实现处理的高速化的缺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事实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可靠地 切割玻璃板的边缘部、并且能实现切割处理的高速化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解决课题的方式如下所述。
第一形态是一种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在具有成为主 体部的部分和成为边缘部的部分的玻璃板上沿着主体部和边缘部的边界处 的欲进行切割的线加工出切割预定线,将该玻璃板沿着切割预定线折断, 藉此将玻璃板的主体部和边缘部切开,将边缘部从主体部分离;其特征在 于,
对加工出切割预定线的玻璃板喷射压缩气体,将玻璃板沿着切割预定 线折断,藉此将主体部和边缘部切开。
根据本形态,通过对玻璃板喷射压缩气体,弯曲应力作用于玻璃板, 玻璃板沿着切割预定线被折断。藉此,即使是无法以机械方式折断的薄玻 璃板也能可靠地沿着切割预定线折断。此外,即使在切割预定线的位置不 稳定的情况下,弯曲应力也有效地作用于切割预定线的位置,所以能可靠 地将玻璃板沿着切割预定线折断。还有,因为能以非接触方式进行处理, 所以可提高处理速度。
第二形态如第一形态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所述,其中,对边缘部喷射 压缩气体,将玻璃板沿着切割预定线折断。
根据本形态,对玻璃板的边缘部喷射压缩气体。藉此,可高效地使弯 曲应力作用于玻璃板。
第三形态如第一或第二形态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所述,其中,对主体 部喷射压缩气体,将主体部按压于主体部支承部。
根据本形态,对玻璃板的主体部喷射压缩气体。藉此,主体部被按压 于主体部支承部,能以稳定的状态高效地使弯曲应力作用于玻璃板。
第四形态如第一~第三中的任一形态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所述,其中, 对玻璃板均匀地喷射压缩气体。
根据本形态,因为对切割预定线均匀地施加弯曲应力,所以能实现稳 定且直线性、截面性状优良的切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23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