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9525.0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9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土屋豪范;米田省吾;大无田竜一;渡边哲生;丸田洋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B60H1/00;B60L11/18;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3;B60K11/06;H01M10/6565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程;黎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冷却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电池冷却结构,其用于冷却安装于车辆中的电池。该电池冷却结构包括电池组、送风机和进气管。电池组在内部空间容纳电池。送风机配置为将冷却空气输送至电池组。进气管连接至送风机的入口侧。另外,进气管(60)的入口(62)仅设置在位于座垫(10a)下的空间外缘处的下装饰(12)的门侧的侧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冷却结构,其用于冷却安装于车辆中的电池。
背景技术
通过使用来自电池的电能驱动发动机来运行车辆,如混合动力车辆(HV)和电动车辆(EV)。因此,保证必要电能的电池安装于车辆中。
当充电和放电时,电池产生热量。具体地,对于具有电池的车辆,经常流过大的电流,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电池的温度变高,电池将会劣化,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冷却电池的结构。JP 2011-031778 A提出一种结构,该结构将空气从后座下面吸入车辆室中,并使用吸入的空气冷却电池。
JP 2011-031778 A描述了设置在后座下的电池。
此处,在JP 2011-031778 A中,电池和类似物设置在后座的座椅靠背的背侧。另外,冷却空气的入口设置在后座的下部侧表面的前表面。乘坐在后座上的乘坐者可容易地接触到后座的下部前表面,且当在底板上放置物体时,很容易会阻挡该后座的下部前表面。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电池冷却结构,其用于冷却安装于车辆中的电池。该电池冷却结构包括电池组,送风机和进气管。所述电池组将电池容纳在其内部空间内。送风机配置为将冷却空气输送至所述电池组。所述进气管连接至所述送风机的入口侧。同时,所述进气管具有入口,该入口仅设置在下装饰的门侧的侧表面处,且所述下装饰定位于所述车辆的座垫下的空间的外缘处。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电池冷却结构中,所述电池组的入口侧和所述进气管可以设置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座垫下的空间内。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电池冷却结构,其用于冷却安装于车辆中的电池。该电池冷却结构包括:电池组,送风机和进气管。所述电池组将电池容纳在其内部空间内。所述送风机配置为将冷却空气输送至所述电池组。所述进气管连接至所述送风机的入口侧。所述电池组的入口侧和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座垫下的空间内。所述进气管的入口仅设置在下装饰的门侧的侧表面处,且所述下装饰定位于所述座垫下的空间的外缘处。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电池冷却结构中,所述进气管的所述入口可以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以便更接近所述门侧,进一步朝向所述车辆的后部。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电池冷却结构中,所述进气管的所述入口可以设置在比所述座垫的所述门侧外缘更远离所述门的位置。另外,所述进气管的所述入口可以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座垫的所述门侧外缘,从所述下装饰的表面凹下的位置。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电池冷却结构中,所述进气管的所述入口可以设置在比所述座垫的所述门侧外缘更远离所述门的位置。而且,所述进气管的所述入口可以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座垫的所述门侧外缘从所述下装饰的表面凹下的位置。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所述电池冷却结构,乘坐者不容易接触所述入口,且能够防止外来物体进入入口或类似物。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特征、优点、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A和1B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电池冷却结构的进入电池组和来自电池组的供给空气流和排出空气流的图;
图2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电池冷却结构的电池组和管的外型图;
图3A、3B和3C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电池冷却结构的排气管、送气管、送风机和进气管的外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95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