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框架元件和连接元件的组件以及用于将连接元件固定在框架元件上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7400.4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6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G·施特伯;D·凯勒;J·肯普夫;O·科尔克;C·马尔莫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2 | 分类号: | B60G7/02;B62D21/11;B62D29/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元件 框架元件 纤维缠绕 纵向方向延伸 连接区段 机动车框架 机动车 延伸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件,其包括机动车的框架元件(2)和用于将构件(5)连接的连接元件(3),所述连接元件通过纤维缠绕物固定在框架元件上,所述框架元件(2)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元件(3)包括横向于纵向方向延伸的、用于将构件(5)连接的连接区段(30),并且所述纤维缠绕物(4)构造成,使得纤维缠绕物围绕连接区段(30)延伸。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相应的用于将连接元件固定在机动车框架元件上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机动车的框架元件和用于将构件连接的连接元件的组件以及一种用于将连接元件固定在框架元件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工业中,在制造机动车时,机动车的不同局部区段由相应的框架结构构成。这种框架结构例如包括大多数机动车的底盘。
图5示出用于机动车的底盘或相应框架结构的局部区段。在该框架结构上构造有一个连接位置ST1,该连接位置包括两个平行延伸的连接区段,所述连接区段分别具有一个通孔。通过穿过通孔的螺纹连接装置将车轮悬架的导杆固定在该连接位置ST1上。
图5中所示的框架结构是金属结构,该金属结构包括各个框架元件ST2、ST3等。连接位置ST1例如通过焊接连接固定在框架元件ST2上。在车辆运行期间,力经由连接位置ST1导入图5所示框架结构中。
目前,出于重量减轻的原因在汽车工业中存在用纤维增强塑料来制造这种框架结构、尤其是在底盘区域中的框架结构的倾向。在这种由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框架结构中,连接位置通过粘合连接和/或螺纹连接固定在相应框架元件上。
为了螺纹连接装置,需要在由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框架元件中设置相应的通孔,在此会切断纤维并且因此减弱纤维增强塑料。框架元件的相应区域因此必须在材料方面更强地构造或通过附加元件增强。
相反,在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位置的替代可能性中,必须设置大的通过粘合剂连接的表面,以避免粘合连接在按规定作用的力下断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连接位置或者说包括机动车的框架元件和用于将构件连接的连接元件的组件,该组件具有良好的稳定特性并且可简单地构造。
该任务借助根据本发明的组件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来解决。
根据本发明,该组件包括机动车的框架元件例如机动车底盘的框架元件和用于将构件例如属于车轮悬架的导杆连接的连接元件,该组件构造成,使得连接元件通过纤维缠绕物固定在框架元件上。
通过构造纤维缠绕物,无需在框架元件中设置用于螺纹连接装置的贯通部,因而也不会在材料方面减弱框架元件。
根据按规定施加到连接元件上的力或者说按规定要导入到框架元件中的力和由此产生的力流,纤维缠绕物可构造成,使得纤维缠绕框架元件和连接元件,以致纤维的相应纤维区段相互平行或交叉地沿所产生的力流方向延伸。
由此,可为不同力流路径设置纤维缠绕物,所述纤维缠绕物确保将连接元件良好地固定在框架元件上并且因此确保了良好的力导入。
在材料方面,构成纤维缠绕物的纤维例如可以是碳纤维、玻璃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陶瓷纤维、硼纤维、玄武岩纤维或钢纤维。
纤维缠绕物或者说相应的纤维可嵌入基质中。基质例如可以是热固性塑料或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例如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酚醛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氨基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并且热塑性塑料例如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酰胺、聚乳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醚醚酮、聚氯乙烯、聚苯硫醚、聚砜、聚醚酰亚胺和聚四氟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74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