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束生产系统和线束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4966.1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2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平田明行;中原光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13/012 | 分类号: | H01B13/012;H01B13/34;H01R43/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系统 方法 | ||
将测量且切断而得到的测量切断电线(26)根据子线束生产内容来排列后、或者根据线束组装内容来排列后,利用着色单元将电线包覆部(13)着色,在具有着色部(11)的状态下向后续工序流动。具体而言,将测量切断电线(26)以端子插入顺序排列后、或者以从子线束组装线束时不会产生电线缠结的方式排列后,利用着色单元将电线包覆部(13)着色,在具有着色部(11)的状态下向后续工序流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生产系统和线束生产方法,在系统构成中包含用于用着色材料对电线包覆部进行着色的着色单元。
背景技术
用于传递电力、信号的电线被构成为包括: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导体;以及具有绝缘性并包覆导体的树脂制的绝缘体。这样构成的电线中,导体有时被称为芯线、电线导体部等,另外,绝缘体有时被称为包覆、电线包覆部等。由于电线如上所述用于传递电力、信号而使用,因此根据其用途,导体的材质、粗细、构成、绝缘体的材质、厚度等会不同。例如,在导体的情况下,采用铜、铜合金、或者铝、铝合金等。而且,用这样的材质制造线材,利用仅将线材捆扎而成的材料、捻合而成的材料来形成导体。或者,有时不用线材而用单芯构造的材料来形成导体。电线的粗细例如可由导体截面积表示,从小到大有各种粗细。另外,电线的粗细也会根据上述线材的条数而不同。另一方面,关于绝缘体,考虑到耐热性、耐气候性、耐化学性、耐磨性、难燃性等,选定树脂材料。另外,为了确保绝缘性,适当设定厚度。根据以上可知,电线有各种类别。
有时仅使用一条电线,但在汽车(移动体)的情况下,使用多条电线。多条电线构成线束而被使用。关于线束进行说明,在汽车中搭载有各种电子设备,使得能实现车的基本性能,即行驶、转弯、停止这样的性能、安全性,而且实现车便利性、舒适性。这些各种电子设备利用来自电池的电力和控制信号而动作,负责传送该电力和信号的就是线束。线束根据设备的种类、流动电流的值、布设位置等,需要各种类别(长度、粗细、绝缘体材料)的电线。
包括多个各种类别的电线的线束中,例如如果电线自身的外观都相同,那么其制造就极为困难。另外,在将设备彼此连接时,有时会产生错误的连接。并且,也会给维护带来不便。因此,为了识别各种类别的电线,一般在电线包覆部实施着色、标记。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在制造线束的方法的提案中,对电线包覆部进行着色、标记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1805号公报(JP 2007-181805A)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中,将电线测量并切断为预定长度后,将该测量切断电线从电线保持杆的例如端部起依次排列地保持。如果这样将测量切断电线依次排列,那么从生产效率方面考虑具有的问题是:根据子线束生产内容,或者根据线束组装内容,在后续工序中需要对被电线保持杆保持的测量切断电线进行排序。
这是因为本发明的发明人认为:在测量切断电线的末端安装金属端子,欲将该金属端子插入到连接器壳体的腔室时,如果以端子插入顺序排列则更高效。另外,本发明的发明人认为:从子线束组装线束时,如果以不产生电线的缠结的方式排列则更高效。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生产系统和线束生产方法,能够提高子线束生产时的端子插入、从子线束组装线束时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第1形态所涉及的线束生产系统包括:着色单元,其用于用着色材料对电线的电线包覆部进行着色;电线保持杆,其具有多个电线保持部;电线U形放置部,其用于将测量且切断的测量切断电线以近似U形放置到电线保持杆;端子安装部,其用于在测量切断电线的各末端安装金属端子;以及端子插入部,其用于向连接器壳体的腔室插入金属端子。电线U形放置部具有如下功能:以端子插入部的端子插入顺序、或者组装线束时测量切断电线彼此不会互相缠绕的顺序,将测量切断电线的各末端排序并分别保持在电线保持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49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晶硅膜的蒸镀方法及蒸镀装置
- 下一篇: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