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保护电路模块的二次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2073.3 | 申请日: | 2014-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6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安秀准;李东哲;金泰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2/34 | 分类号: | H01M2/34;H01M2/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陆弋,金洁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保护 电路 模块 二次 电池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保护电路模块(PCM)的二次电池组,更具体地,涉及如下一种二次电池组,该二次电池组包括:与PCM连接的电池单体的负极(anode)端子和正极(cathode)端子,所述电池单体的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由板状导电构件制成;所述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具有在所述电池单体的一个端部处形成的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所述电池单体具有热结合余留部,该热结合余留部形成在所述电池单体的形成有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的所述端部处;以及PCM,该PCM包括:保护电路板(PCB),该保护电路板(PCB)上形成有保护电路;外部输入和输出端子,该外部输入和输出端子连接到所述PCB的保护电路;和电绝缘的PCM外壳,该PCM外壳被构造为具有用于将所述PCB安装在其内的中空结构,该PCM外壳设有狭缝,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通过该狭缝被插入,所述PCM在所述PCM电连接到电池单体的状态下被装载在电池单体的热结合余留部上。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的日益发展以及对这种移动设备的需求的增加,对二次电池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了。在这些二次电池中,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和工作电压以及优异的电量保持和使用寿命特性的锂二次电池已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产品以及各种移动设备的能量源。
取决于使用二次电池的外部设备的类型,二次电池可以构造为具有其中二次电池能够容易地插入到外部设备中以及从外部设备中移除的可拆卸式结构,或者具有其中二次电池被内置在外部设备中的内置式结构。例如,根据需要,使用者能够将电池插入到诸如膝上型计算机的设备中或从该设备中移除。另一方面,诸如特殊的移动电话等的设备由于其结构和容量的问题而需要内置式电池组。
同时,锂二次电池中包含了各种可燃性材料。结果,锂二次电池可能由于电池的过度充电、电池中的过电流、或者对电池的其它外部物理冲击而发热或爆炸。即,锂二次电池的安全性非常低。为此,将安全元件(例如正温度系数(PTC)元件)和保护电路模块(PCM)连接到锂二次电池的电池单体,该安全元件和保护电路模块(PCM)能够有效控制锂二次电池的异常状态,例如锂二次电池的过度充电或锂二次电池中的过电流。
通常,内置式二次电池组使用适合于电连接的板状电池单体,并且,通过焊接或钎焊将PCM经由导电镍板连接到电池单体。即,这些镍板通过焊接或钎焊而连接到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保护电路板(PCB)通过焊接而连接到每个镍板的一侧,保护性胶带被贴附到每个镍板的另一侧,并且,在PCB与电池单体紧密接触的状态下,PCB的电极突片与所述镍板通过焊接而相互连接。以此方式,将PCM连接到电池单体以制造电池组。
传统的PCM外壳包括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即,PCM外壳是两单元式构件。在PCM和安全元件被装载在下部外壳中的状态下,上部外壳联接到下部外壳。
对于包括PCM的安全元件,要求与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维持电连接,同时应与电池单体的其它部分电绝缘。
为此,将绝缘胶带粘附到包括PCM的各种构件。另外,将容纳电池单体的电池外壳的密封部的一部分弯曲,并将绝缘胶带粘附到该部分或在该部分上印上条形码。也就是说,此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由于需要多个绝缘胶带或多个部件来实现上述安全连接,电池组的组装过程很复杂且增加了制造成本。
另外,当外部冲击施加到电池组时,PCM可能由于使用了具有低机械强度的绝缘胶带而破损或者电池组的尺寸稳定性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对于能够减少在电池单体处安装的构件数量以简化组装过程、在装载于电池单体上的构件之间实现稳定的联接并对PCM进行保护的技术,存在着高度需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其他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已经做出了本发明。
具体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其中,减少了制造电池组所需的部件的数目,从而简化了组装过程,并且提高了电池组的结构稳定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被构造为具有以下结构:其中,通过简化的过程将保护电路板(PCB)安装在保护电路模块(PCM)外壳中。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20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成为金属计算设备外壳一部分的辐射结构
- 下一篇:固体复合材料氟聚合物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