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线、导电线的制造方法及导电线的布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8344.X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8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金川收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B60K6/40;B60L11/18;B60R16/02;H01B7/17;H01R4/02;H02G1/14;H02G15/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权太白;谢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线 导电线 导体 被覆层 单芯线 绞合 多根线材 压溃 布线结构 接合 超声波 两端部 平板状 剥除 熔敷 有压 合并 制造 | ||
一种导电线(L),由单芯线电线(4)和绞合电线(5)构成,单芯线电线利用被覆层(7)围绕一根导体(6)而形成,绞合电线通过将多根线材(9)绞合并利用被覆层(10)围绕该多根线材而形成,在单芯线电线(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剥除被覆层(7)而使导体(6)露出。在露出的导体(6)形成有压溃成平板状的压溃部(8)。在绞合电线(5)的端部露出的导线(9)通过超声波熔敷而接合在压溃部(8)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线、导电线的制造方法及导电线的布线结构。
背景技术
在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汽车中,蓄电池和电动机(逆变器)之间由导电线连接。作为这种导电线的布线结构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在于此公开的布线结构中,设置于汽车的后侧的蓄电池和设置于发动机室内的逆变器之间通过三根电线连接。在车辆的地板下配置有金属制的屏蔽管,导电线插通于该屏蔽管内。屏蔽管沿着预定的布线路径的形状进行弯曲加工,其前端侧导入发动机室内,并延伸到逆变器附近。从屏蔽管到逆变器之间的布线路径比较短,如果无法自由弯曲,则连接作业会变得困难,因此在屏蔽管的前端侧连接有将金属线材编织成筒状而形成的金属编织部,从而能够容易地弯曲。同样地,内部的导电线也必须能够追随金属编织部的弯曲,因此连接蓄电池和电动机(逆变器)之间的各导电线通常在其整个布线路径间使用弯曲性优异的绞合电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734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此外,屏蔽管的直径取决于插通于其内部的导电线的外径。但是,上述绞合电线难以实现细径化,并且需要将多根金属线材绞合的工序,因此也被指出容易导致成本增高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线、导电线的制造方法及导电线的布线结构,其中,导电线的端部能够确保自由的弯曲性,并且对于需要部分能够实现细径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发明涉及的导电线由单芯线电线和绞合电线构成,所述单芯线电线利用被覆层围绕一根导体而形成,所述绞合电线通过将多根线材绞合并利用被覆层围绕该多根线材而形成,所述导电线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单芯线电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电连接有所述绞合电线,所述单芯线电线的所述端部剥除所述被覆层而使所述导体露出,并且该露出的所述导体以在厚度方向上靠向一侧的方式被压溃而形成平板状的压溃部,在该压溃部连接有所述绞合电线的线材。
在第二发明涉及的导电线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导电线由单芯线电线和绞合电线构成,所述单芯线电线利用被覆层围绕一根导体而形成,所述绞合电线通过将多根线材绞合并利用被覆层围绕该多根线材而形成,所述导电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经过如下工序:将所述单芯线电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至少一个的所述导体的端部和所述绞合电线的所述线材的端部插入管,并形成为使它们的端面彼此对接的状态;将对接的端面彼此焊接而电连接;以及割开并去除所述管。
另外,在利用这种导电线的第三发明涉及的布线结构中,具备配置于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的地板下并供所述单芯线电线插通的屏蔽管,所述绞合电线在至少一部分从屏蔽管突出的状态下与单芯线电线电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导电线的端部由绞合电线构成,因此端部的布线区间能够确保良好的弯曲性。并且,由于需要的布线区间由单芯线电线构成,因此与绞合电线相比而能够实现细径化,有利于在狭窄空间的布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83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载体复合的锂空气电池空气电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池负极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