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动力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2854.6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42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后藤宏行;佐佐木和弘;冈本雄一郞;山崎一磨 | 申请(专利权)人: | KYB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斯巴鲁 |
主分类号: | B62D6/00 | 分类号: | B62D6/00;B62D5/04;B62D101/00;B62D113/00;B62D1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动力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存在一种利用转向辅助用的电动马达对转向盘进行复位控制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在日本JP2007-320383A中公开了这样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在同时满足转向力矩处于能够判断为方向盘未握持状态的较小的力矩阈值以下、以及力矩变化率处于规定的力矩变化率阈值以下这两个条件时,通过执行方向盘复位控制,顺利地进行方向盘的复位而不使驾驶员产生不适感。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日本JP2007-320383A所记载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监视两个条件的成立,并在判断为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方向盘复位控制,因此方向盘复位控制较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简单的复位控制来减轻转向的不适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某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利用基于力矩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运算得到的辅助指令值来驱动电动马达,从而辅助驾驶员对转向盘所进行的转向,该力矩传感器用于检测自所述转向盘输入的转向力矩,其中,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角度检测器,其用于检测所述转向盘的转向角度;基本复位指令值运算部,其基于利用所述转向角度检测器检测到的转向角度来运算使所述转向盘向中立位置复位的方向的基本复位指令值;第1修正增益运算部,其基于利用车速检测器检测到的车速来运算用于修正所述基本复位指令值的第1修正增益;以及第2修正增益运算部,其基于利用所述力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向力矩的变化量来运算用于修正所述基本复位指令值的第2修正增益,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利用所述第1修正增益和所述第2修正增益来修正所述基本复位指令值而运算复位指令值,并将该复位指令值加在所述辅助指令值上从而驱动所述电动马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3是用于运算基本复位电流的基本映像图。
图4是用于运算第1修正增益的第1修正映像图。
图5是用于运算第2修正增益的第2修正映像图。
图6是用于运算第3修正增益的第3修正映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的整体结构。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包括:输入轴7,其随着驾驶员对转向盘1的操作而旋转;以及输出轴3,其上端借助扭杆4连接于输入轴7,且下端与齿条轴5相关联,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通过使与设于输出轴3的下端的小齿轮3a相啮合的齿条轴5沿轴向移动从而使车轮6转向。利用输入轴7和输出轴3构成转向轴2。
另外,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包括:电动马达10,其是用于辅助驾驶员对转向盘1所进行的转向的动力源;减速器11,其将电动马达10的旋转减速并传递到转向轴2;力矩传感器12,其用于检测自转向盘1输入的转向力矩;以及控制器13,其基于力矩传感器12的检测结果控制电动马达10的驱动。
减速器11包括:蜗杆轴11a,其连结于电动马达10的输出轴;以及蜗轮11b,其连结于输出轴3,且与蜗杆轴11a相啮合。电动马达10所输出的力矩自蜗杆轴11a传递到蜗轮11b,并作为辅助力矩施加于输出轴3。
力矩传感器12基于输入轴7与输出轴3之间的相对旋转来检测施加于扭杆4的转向力矩。力矩传感器12将与检测到的转向力矩对应的电压信号输出到控制器13。控制器13基于来自力矩传感器12的电压信号来运算电动马达10所要输出的力矩,并控制电动马达10的驱动以产生该力矩。由此,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基于用于检测自转向盘1输入的转向力矩的力矩传感器12的检测结果来驱动电动马达,从而辅助驾驶员对转向盘1的转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KYB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斯巴鲁,未经KYB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斯巴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28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捆扎装置
- 下一篇:紧固装置以及气囊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