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部件和蓄电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2080.7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4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久保田修;佐藤明;小岛和则;青木定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5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2 | 代理人: | 龙淳,牛孝灵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部件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多个蓄电元件电连接而成的蓄电部件和隔着导热片将蓄电部件与导热板热连接而成的蓄电组件。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型的电动车和纯电动车等中搭载的蓄电组件具备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多个蓄电元件。蓄电元件在充放电时,产生因内部电阻引起的发热,温度越是上升,越容易发生容量减少等关于寿命的性能劣化。
从寿命的观点来看,优选蓄电元件的温度上升尽可能小。关于使蓄电元件冷却的方法,有使蓄电元件隔着具有弹性的导热片与导热板热连接的方法(参考专利文献1)。使用导热片的情况下,通过将蓄电元件压紧在导热板上的导热片上,使蓄电元件与导热片密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347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使蓄电元件的导热面与导热片密接,需要向导热片按压蓄电元件,使导热片压缩。然而,存在使导热片压缩时较大的压缩反作用力作用于蓄电部件的问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蓄电部件是隔着具有弹性的导热片与导热板热连接的蓄电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对第一窄面、一对第二窄面和一对宽面的多个方形蓄电元件以相邻的方形蓄电元件的彼此的宽面相对的方式叠层配置而成的元件叠层体;和将元件叠层体向配置在导热板上的导热片按压的按压装置,元件叠层体包括具有至少与规定的方形蓄电元件的一对宽面中的一个抵接的宽面抵接部的保持件,方形蓄电元件的一对第一窄面中的一个被作为隔着导热片与导热板热连接的导热面,方形蓄电元件的导热面与宽面抵接部的导热板侧端面相比更向导热板一侧突出。
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蓄电组件的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部件;与蓄电部件热连接的导热板;和配置在导热板上的、被蓄电部件和导热板夹着的导热片,宽面抵接部的导热板侧端面与导热片相对地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导热片作用于元件叠层体的压缩反作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组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蓄电组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元件叠层体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单电池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中间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端部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下方观察蓄电部件和导热片的图。
图8(a)是表示将蓄电部件与冷却结构体热连接前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将蓄电部件与冷却结构体热连接后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组件的元件叠层体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构成元件叠层体的中间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端部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从下方观察蓄电部件和导热片的图。
图13(a)是表示将蓄电部件与冷却结构体热连接前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将蓄电部件与冷却结构体热连接后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蓄电组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从下方观察蓄电部件和导热片的图。
图16是表示元件叠层体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表示中间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元件叠层体的后侧端部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元件叠层体的前侧端部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蓄电组件的元件叠层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1是从前方观察图20的中间保持件和单电池的图。
图2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蓄电组件的元件叠层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蓄电组件的元件叠层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4是端板被L字金属件固定在导热板上的蓄电组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25是说明对每个单电池配置导热片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于本发明,说明应用于混合动力型的电动车和纯电动车中搭载的蓄电装置中安装的、具备多个方形锂离子二次电池(以下记作单电池)作为蓄电元件的蓄电组件的实施方式。其中,为了便于说明,如图所示地定义蓄电组件的上下和前后左右方向。箭头图示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相互正交。
-第一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20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