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屏障接触介质在经皮使用的化学-化学-光学传感器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80031567.3 申请日: 2014-06-06
公开(公告)号: CN105392425B 公开(公告)日: 2019-06-25
发明(设计)人: J·A·H·M·卡尔曼;N·兰贝特;H·W·范克斯特伦 申请(专利权)人: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B5/1455 分类号: A61B5/1455;A61B5/145;G01N33/00
代理公司: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王健
地址: 荷兰艾*** 国省代码: 荷兰;NL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屏障 接触 介质 使用 化学 光学 传感器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用于经皮测量气体浓度的化学‑光学传感器单元,所述化学‑光学传感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感测层,适于用预定辐射照射;和至少一个透气层,其临近所述至少一个感测层的一侧,适于使浓度待测的气体朝着所述感测层的方向通过所述透气层;其中所述化学‑光学传感器单元适于与透气层和皮肤之间的接触介质协作,其中所述接触介质包含屏障层,所述屏障层透气但不透水和离子;其中所述化学‑光学传感器单元适于测量所述至少一个感测层的光学响应,所述至少一个感测层的光学响应取决于所述气体的浓度。本发明也涉及包括这样的化学‑光学传感器的系统,以及用于调节测量气体浓度的化学‑光学传感器单元的方法,和由此可获得的经调节的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经皮测量气体浓度的化学-光学传感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感测层,适于用预定辐射照射;和至少一个透气层,其临近所述至少一个感测层的一侧,适于使浓度待测的气体朝着所述感测层的方向通过所述透气层;其中所述化学-光学传感器单元适于与所述透气层和皮肤之间的接触介质协作,其中所述接触介质包含屏障层,所述屏障层透气但不透水和离子;并且并且其中所述化学-光学传感器单元适于测量所述至少一个感测层的光学响应,所述至少一个感测层的光学响应取决于所述气体的浓度。本发明也涉及包括这样的化学-光学传感器的系统,以及用于调节测量气体浓度的化学-光学传感器单元的方法,和由此可获得的经调节的传感器。

背景技术

神经肌肉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肥胖型肺换气不足患者经常患慢性呼吸衰竭。所述患者需要在家定期治疗他们的呼吸衰竭。通过氧气治疗低血氧患者(通常无通气机支持),而使用环境空气的有创通气(ventilation)(IV)和无创通气(NIV)的治疗帮助高碳酸血患者的高二氧化碳(CO2)血液气体水平回归至可接受水平。夜间NIV期间,通过测量基线以及动脉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的趋势检查通气的效力。

动脉血液气体测量构成金标准。在家开始通气治疗之前,患者留在医院以优化通气设置并监测动脉血液气体值。根据疾病严重性和稳定性,患者必须或多或少地定期返回医院检查。呼吸科护士也可以拜访在家患者,以检查通气机,并安装实现血液气体分压的无创监测的装备。在家里,通常在夜间监测血液气体水平,并且将数据与通气机和呼吸数据一起存储,用于以后在医院进行分析。

无创血氧监测的现有技术是通过测量动脉血氧饱和度,其经由氧离解曲线与氧分压相关。血氧饱和仪(SpO2)是用于无创监测患者内动脉氧气饱和度的光学方法,并且已成为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脉搏血氧饱和仪是一种合理低成本的技术,并且容易使用。其为用于家庭血氧监测的优选方法。

CO2分压无创监测的现有技术是借助于二氧化碳图或通过经皮CO2(PtcCO2)监测。对于具有健康肺部的插管患者,通过二氧化碳图获得的潮气末CO2(etCO2)值提供对动脉CO2值的良好指示。然而,在面罩与面部之间经常存在漏气且患者有严重呼吸疾病的无创通气的情况中,二氧化碳图通常不是可靠的方法。在大多数医院中,使用用于趋势监测的二氧化碳图与动脉血样品分析的组合,以获得偶然精确值(occasional accurate value)。

经皮CO2监测不受漏气和呼吸疾病干扰,但需要训练有素的人员以获得可靠的数值,并且因成人间皮肤性质的差异而表现出一些不准确性。尽管家用CO2血液气体监测对于接受通气的患者是高度可靠的,但其使用频率不如血氧饱和仪。

目前经皮CO2传感器都是基于40年之久的概念:(i)恒温控制的加热器,以增加血液灌注和皮肤的透气性;(ii)皮肤与传感器膜之间的流体层;(iii)覆盖传感器的透气膜;(iv)膜与传感器之间的电解质溶液;(v)包括电化学pH传感器和参比电极的传感器;以及(v)补偿温度效应和皮肤代谢的算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未经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15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