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局部加热封粘用钒系玻璃材和使用该玻璃材的平板显示器、以及该显示器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26807.0 | 申请日: | 2014-10-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3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高尾良成;甲原好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YEJ玻璃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C8/24 | 分类号: | C03C8/24;C03C8/04;G02F1/1339;H01L51/52;H01L51/5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葛凡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局部 加热 封粘用钒系 玻璃 使用 平板 显示器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等中的玻璃部件彼此的接合部利用如激光加热那样的局部加热方式进行封粘的钒系玻璃材、和使用玻璃材的平板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作为平板显示器,使用二胺类等有机物发光体的自发光型的有机EL显示器备受瞩目。该有机EL显示器例如图1所示,具有如下结构:在玻璃制的EL元件基板1的一面(内面)侧,从下层侧起依次形成平行条带状的下部电极2、有机发光层3、沿着相对于下部电极2的正交方向的平行条带状的上部电极4,利用密封层6将该EL元件基板1与相面对地配置的密封玻璃板5之间的周边部之间封粘。
这样的有机EL显示器不仅明亮且对比度高而显示识别性优异,而且可以为极薄型的构成,可以应用于例如手机(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等小型器件用的总厚1mm以下的超薄型显示器,另外,具有可以使整体由固体材料构成并且为直流驱动而且驱动电路也简单之类的众多优点。与此相反,由于存在因与水分的接触而使有机EL元件的发光特性显著劣化这样的难点,因此需要将该有机EL元件与外界气体之间严密地阻隔。
现在,作为有机EL显示器的密封方法,使用玻璃料和激光的密封方法被视为首选。即,玻璃料是将以金属氧化物为主的构成成分的粉末混合物加热熔融而玻璃化,将其微粉碎后得到的粉末,将该粉末糊膏化后涂敷于封粘部位,通过加热使之再熔融而形成封粘玻璃层。然而,通常的玻璃料的密封温度为400℃以上,但有机EL显示器的情况下,若通过炉内加热进行密封则有机EL元件因高温的影响会损伤或热劣化,因而对夹着玻璃料的平板周边部照射激光束来仅对密封部分进行局部加热从而使玻璃料熔融的方法较为适合。
在该激光封粘中,期望使用得到良好的密封品质并且激光的吸收性高的玻璃料,从该点出发,具备茶褐色至深褐色的色调的钒系的玻璃料被认为是有前景的。于是,作为钒系的玻璃料,以往提出了各种玻璃组成。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Zn、Te、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氧化物作为任选成分的V2O5-P2O5-Bi2O3系的玻璃组成。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Sb、Fe、K、Ti、Al、B、W和Bi的氧化物作为任选成分的V2O5-P2O5系的玻璃组成。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以P、Sr、Ge、La、Cr、Nb、Y、Mg、Ce、Er等的氧化物为任选成分的V2O5-TeO2-BaO-WO3系以及V2O5-TeO2-BaO-ZnO-Sb2O3系的玻璃组成。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以ZnO和BaO为任选成分的V2O5-TeO2-P2O5系的玻璃组成。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以P、Ba、Zn、K、W、Fe、Mn、Sb等的氧化物为任选成分的V2O5-TeO2-Ag2O系的玻璃组成。另外,本申请人之前作为专利文献6已提出了以Nb、Al、Si、Mg、Sb、Cu、Sn的氧化物为任选成分的V2O5-ZnO-BaO-TeO2系的、含有特定范围的Nb2O5+Al2O3的有机EL封粘用无铅玻璃材。
然而,专利文献1~5中公开的钒系玻璃料是含有P2O5作为必要成分或特别优选成分的组成,因此存在再熔融后的密封玻璃部的耐水性不充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分渗入内部而导致有机EL元件的发光特性下降这样的难点。另外,对于玻璃料,期望在激光封粘的情况下对有机EL元件的热方面的不良影响少并且软化温度更低;为了可靠地密封并且提高封粘强度,期望使热膨胀系数与封粘对象的玻璃基板的热膨胀系数更接近;为了使连续进行密封时的条件宽松来抑制错误的产生,期望稳定性高、在熔融时难以发生结晶析出。然而,以往的玻璃料未能在上述的低温软化性、热膨胀系数、稳定性等方面发挥令人满意的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YEJ玻璃株式会社,未经YEJ玻璃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68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