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反冲洗功能的使用终端过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23064.1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7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T·M·施奈德文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特尔民用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5/02 | 分类号: | B01D6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赵培训 |
地址: | 美国威***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冲洗 功能 使用 终端 过滤 系统 | ||
1.一种用于将水提供给使用终端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给水管线、排水管和连接到所述使用终端上的渗透管线,该系统包括:
第一过滤元件,其定位在所述给水管线下游;
一种罐,其定位在第一过滤元件下游;
第二过滤元件,其定位在所述罐下游;
第一阀,其定位在第一过滤元件下游且处于所述排水管上游;
第二阀,其定位在第一阀下游且处于所述排水管上游;
第一控制管线,其联接到第一渗透管线和第一阀上;以及,
第二控制管线,其联接到第二渗透管线和第二阀上;
第一控制管线检测第一压降,第二控制管线检测第二压降,由于第一过滤元件和第二过滤元件提供的背压,所述第一压降小于第二压降;
当所述使用终端需求渗透水时,第一控制管线中的第一压降引起第一阀打开,第二控制管线中的第二压降引起第二阀打开,使得来自于所述罐中的水逆向流动经过第一过滤元件以反冲洗第一过滤元件,然后通过第一阀和第二阀进入排水管,同时来自于所述罐中的水流经第二过滤元件到达所述使用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阀是一种常闭阀,第二阀是一种常开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一种限流器,其联接到所述给水管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过滤元件是能从由所述给水管线提供的给水中去除掉病毒的超滤元件,第二过滤元件是能去除掉细菌的微滤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微滤元件能从通过所述超滤元件而被预过滤的水中去除掉细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系统运行以提供渗透水给所述使用终端并同时反冲洗第一过滤元件,而不需要使用电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系统在无电力的情况下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在第一跨膜压力下在第一过滤元件中进行反冲洗,该第一跨膜压力高于通过第一过滤元件过滤期间的第二跨膜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在第一控制管线和第二控制管线的压力设定值下,第一控制管线起动第一阀,第二控制管线起动第二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压力设定值大致为10PSI。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压力设定值由所述常开阀和常闭阀二者中的至少一个限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使用终端无论何时需求水,在将渗透水提供给所述使用终端的同时,第一过滤元件的反冲洗自动进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当所述使用终端的需求停止时,第一过滤元件的反冲洗自动停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系统提供的超纯水与废水按份数之比的比率大致为4/1。
15.一种将水从过滤系统提供给使用终端的方法,该过滤系统包括给水管线、排水管和连接到所述使用终端上的渗透管线,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联接到第一阀上的第一控制管线和联接到第二阀上的第二控制管线;
当所述使用终端需求水时,降低第一控制管线中的第一压力且降低第二控制管线中的第二压力;由于第一过滤元件和第二过滤元件提供的背压,第二控制管线中的第二压力下降率大于第一控制管线中的第一压力的下降率;
由于第一压降而打开第一阀;
由于第二压降而打开第二阀;
引起来自于一种罐中的水逆向流动经过第一过滤元件以反冲洗该第一过滤元件,然后流经第一阀和第二阀到达所述排水管;和,
几乎同时引起来自于所述罐中的水流经第二过滤元件而到达所述使用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渗透水提供给所述使用终端,同时反冲洗第一过滤元件而不使用电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跨膜压力下反冲洗第一过滤元件,该第一跨膜压力高于通过第一过滤元件过滤期间出现的第二跨膜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特尔民用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滨特尔民用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306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