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19223.0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4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安藤广敏;冲和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G02F1/1337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灵菇;白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位差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使液晶化合物取向而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的用途极速扩展,被用在手机、笔记本用显示器、电视、液晶投影仪等中。
一般来说,液晶显示装置通过以TN(TwistedNematic,扭曲向列)模式、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取向)模式、IPS(In-PlaneSwitching,面内切换)模式、OCB(OpticallyCompensatoryBend,光学补偿弯曲)模式、ECB(ElectricallyControlledBirefringence,电控双折射)模式等显示模式使液晶工作,对通过液晶的光进行电控制而将明暗差异显示在画面上。由此,液晶显示装置显示文字或图像。
作为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一般来说已知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LCD。近年来,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用途进一步扩展,对由视野角导致的亮度或色度变化小的显示装置的期望增高。为了对应该期望,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研究不断进展。IPS模式多被用作平板电脑等的显示器,画面的亮度大大提高。因此,作为显示品质降低的原因,以往并非问题的黑显示时的对角方向上的微小漏光变得明显。
对于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方法:在具有中间层的支撑体上涂布将棒状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而成的涂布液,将涂布液干燥,将干燥后的涂布液加热,对经加热的涂布液照射活性放射线使其固化,从而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下述方法:在支撑体上形成阻挡层和中间层,由其上涂布含有液晶性化合物的涂布液,将该涂布液的温度提高至相转变温度以上后,经过保持在相转变温度以下的干燥-加热处理-固化工序,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11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776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由于取向锚固力(anchoringstrength)弱且加热时间不足,因此无法避免取向缺陷的发生。
另外,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由于需要形成2层中间膜,因此工序变得繁琐,中间膜形成时的涂布液中未使用溶解支撑体的溶剂,因此存在支撑体与中间膜的密合性能差的问题。
如上所述,为了在支撑体上使液晶取向,多在支撑体上设置中间层、在中间层上形成液晶相。这是由于,中间层具有使液晶取向的功能以及防止支撑体组成成分向液晶膜扩散的功能。
但是,由于需要形成中间层的工艺,因此存在制造成本上升、尘埃等性能品质上的问题。因而,本申请发明者们深入研究了在不形成中间层的情况下进行取向的方法。
当不使用中间层而在支撑体上直接形成液晶垂直取向膜时,需要对支撑体的表面进行摩擦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等特別的表面处理。该表面处有制造成本上升、尘埃等混入所导致的品质下降的可能。
另外,通过涂布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也称作液晶层)时,在IPS模式用相位差膜的情况下,支撑体与液晶层之间的密合性(密合力)不足、液晶层剥落的问题变得明显。密合性的不足认为是由于没有使支撑体与液晶层结合的因子。
作为液晶层形成用的涂布液的溶剂,使用将支撑体溶解或溶胀的溶剂来提高支撑体-液晶层之间的密合性。但是,取向不良发生、密合性与取向之间的权衡问题变得明显。
因此,发明者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液晶取向不良的原因是支撑体中的成分溶出并混入到液晶层中,阻碍了液晶取向而发生取向缺陷。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改善支撑体与光学各向异性层之间的密合性、提供液晶取向不良少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92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