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优异的水分阻隔性的阻气性层压体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8693.5 | 申请日: | 2014-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2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奥山真平;小赋雄介;南乡瞬也;森宏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27/18;C09D7/12;C09D2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优异 水分 阻隔 气性 层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形成于塑料基材上的无机阻挡层和水分捕捉层(吸湿层)的阻气性层压体。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上述阻气性层压体并涉及用于在层压体中形成水分捕捉层的涂层组合物。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改进各种塑料基材的特性、特别是阻气性的手段,已知存在在塑料基材的表面上通过真空蒸镀形成包括硅氧化物等的无机阻挡层的工艺(专利文献1)。
在近几年开发并付诸实际应用的各种电子器件例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EL器件)、太阳能电池、触控面板和电子纸中,要求避免电荷泄漏。因此,已期望形成电路板的塑料基材或如密封电路板用膜等的塑料基材具有高水分阻隔性。然而,上述无机阻挡层不能满足如此高度的水分阻隔性的要求。因此,已在尝试改进水分阻隔性中进行各种提案。
例如,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阻气性层压体,该阻气性层压体包括塑料基材、形成于塑料基材表面上的无机阻挡层、和在无机阻挡层上的密封层,密封层中分散有例如金属氧化物的纳米颗粒以及碳纳米管作为吸湿剂。
专利文献3提出了一种包括形成在基材膜上的无机阻挡层、有机层和水分捕捉层的阻气性层压体(膜),该水分捕捉层由吸湿性聚合物(具体的为聚酰胺)形成,或通过将吸湿性材料如硅胶或氧化铝分散在高分子粘结剂如电子射线固化或紫外线固化树脂中而形成。
另外,专利文献4提出了一种阻气性层压体,该阻气性层压体包括塑料基材、气相沉积在塑料基材表面的阻气层、和形成于其上的吸湿层,该吸湿层含有烯化氧、丙烯酸酯纳米颗粒或有机金属复合物。
然而,即使有这些专利文献2至4中提出的阻气性层压体,也难以获得高度的水分阻隔性。例如,为了获得水蒸汽透过度为10-6g/m2/天以下的超级水分阻隔性,变得必须采用包括多层用于吸湿用层(吸湿层或密封层)的层结构,这需要增加辛苦的工作用以形成多层结构,并因而引起生产性的降低。因此,已期望进一步改进水分阻隔性。另外,在吸收水时,吸湿用层(吸湿层或密封层)溶胀并缺乏尺寸稳定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0-255579
专利文献2:JP-A-2010-511267
专利文献3:JP-A-2009-90633
专利文献4:JP-A-2011-13139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尽管少数层的结构仍对水显示超级阻隔性的阻气性层压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尽管吸收水分仍有效抑制溶胀且仍维持优异的尺寸稳定性的阻气性层压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有利地用于形成阻气性层压体中的水分捕捉层的涂层组合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有一种阻气性层压体,所述阻气性层压体具有形成于塑料基材上的无机阻挡层和水分捕捉层,所述水分捕捉层包括其中分散有吸湿剂(b)的由离子性聚合物(a)形成的基质,所述吸湿剂(b)具有比所述基质的到达湿度低的湿度的吸湿特性。
在本发明的阻气性层压体中,期望:
(1)所述吸湿剂(b)为聚(甲基)丙烯酸的一价金属盐的交联产物;
(2)所述无机阻挡层为由CVD法形成的无机氧化物膜;和
(3)水分捕捉层和无机阻挡层彼此邻接。
另外,本发明的阻气性层压体可使用阳离子性聚合物(a1)或阴离子性聚合物(a2)作为离子性聚合物(a)。
期望通过使用阳离子性聚合物(a1)作为离子性聚合物(a)的本发明阻气性层压体而采用下列实施方案:
(4)将交联结构引入所述基质中;
(5)所述交联结构包括硅氧烷结构或脂环结构(alicyclic structure);和
(6)所述交联结构通过受到由所述阳离子性聚合物(a1)具有的阳离子性基团与环氧基的反应引发而形成,所述硅氧烷结构通过具有环氧基的硅烷化合物的反应而引入,或者脂环结构从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而引入。
期望通过使用阴离子性聚合物(a2)作为离子性聚合物(a)的本发明阻气性层压体而采用下列实施方案:
(7)将交联结构引入由所述阴离子性聚合物(a2)形成的基质中;
(8)将硅氧烷结构也引入基质中,并进一步将脂环结构引入交联结构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未经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86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