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心肌梗塞的SDF-1的逆行递送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5650.1 | 申请日: | 2014-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7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M·S·佩恩;R·阿拉斯;J·帕斯托;T·J·米勒;S·J·费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利夫兰临床医学基金会;尤文塔斯医疗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711 | 分类号: | A61K31/711;A61P9/00;C12N15/8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张全信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心肌梗塞 sdf 逆行 递送 | ||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2013年3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1/792,954的权益,所述专利申请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文所公开的发明涉及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治疗领域。
背景技术
心力衰竭(HF)是西方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当前已有规范化原则指导下的治疗方法,但在美国仍有660万的HF患者,并且每年的新发病例为670000。HF的治疗费用在医疗保健系统中极为高昂。2008年,美国的慢性HF的估算直接和间接治疗费用为348亿美元,主要原因是与疾病相关的反复长期住院治疗。新型有效的HF治疗将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HF住院治疗次数,这将为医疗保健系统提供临床益处并节省费用。
产生HF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MI))引起的先前损伤。大多数缺血性HF患者的症状为心脏收缩功能障碍或心脏泵送能力下降。根据最新的临床试验数据,据估计,62%-67%的患有收缩性HF的患者都是由于以前的缺血性心脏疾病而引起HF。这部分HF人群很有可能从治疗性干预中受益。
最近,已通过具有良好初期效果的基于干细胞的再生医疗对缺血病因及其前体、急性MI引起的两种HF进行了针对性治疗。再生医疗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治疗潜力,因为与目前的治疗不同,其重点是减轻症状或减少心脏的工作量,为退化器官提供了修复和保留功能的机会。初步有效性(即,心脏功能的改善)已在若干临床试验中得到证明。虽然临床效果良好,但干细胞治疗仍然面临与获得和制备临床用细胞的复杂和耗时过程相关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文描述了治疗局部缺血受试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经皮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向受试者的心脏施用一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编码SDF-1的DNA质粒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编码荧光素酶的质粒的逆行灌注之后的荧光素酶表达。将施用了5mg(A和B)或15mg(C和D)的质粒的猪心脏切片并进行生物发光成像,从而测定表达。
图2示出了编码荧光素酶的质粒的逆行灌注之后的荧光素酶表达。有色区域代表蛋白质表达的区域。图中示出了两个单独的心脏的前部(A和D)、后部(B和E)以及心肌内(C和F)等角度。
图3示出了在心力衰竭的猪模型中,在JVS-100的逆行冠状静脉窦递送给药60天后的左室射血分数(A)、左室收缩末期容积(B)和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C)的变化。
图4示出了逆行灌注的冠状静脉窦中的球囊导管的荧光镜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应用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本文全部公开内容通篇提及的所有专利、专利申请、已公布的申请和公布、Genbank序列、网站和其他已公布资料的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在本文中存在对术语的多个定义的情况下,此部分中的定义优先。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具有与应用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分子生物学术语的通常所理解的定义可见于例如Riegeretal.,GlossaryofGenetics:ClassicalandMolecular,5thedition,Springer-Verlag:NewYork,1991(Rieger等人,《经典分子遗传学词汇表》,第五版,施普林格出版社纽约分社,1991年);以及Lewin,GenesV,OxfordUniversityPress:NewYork,1994(Lewin,《基因5》,牛津大学出版社纽约分社,1994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利夫兰临床医学基金会;尤文塔斯医疗公司,未经克利夫兰临床医学基金会;尤文塔斯医疗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56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