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5574.4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1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光田匡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洋马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E02F9/00;F01N3/2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黄永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设置尾气净化装置的柴油发动机等发动机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搭载于例如轮式装载机、反铲挖土机或叉车等作业机械的发动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开发了如下技术,即,在发动机的排气路径中设置尾气净化装置(柴油机颗粒过滤器),由尾气净化装置的氧化催化剂或烟尘过滤器等对从柴油发动机排出的尾气进行净化处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近年来,为了环境对策,即使在建筑机械、农业机械等作业机械的领域中,也要求在用于该机械的柴油发动机中设置尾气净化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454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827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设置尾气净化装置的场合,当仅是在发动机的排气路径中配置尾气净化装置来代替消音器(消声器)时,与消音器相比,尾气净化装置非常重。因此,即使将公开于专利文献2的建筑机械中的消音器的支承构造移用于尾气净化装置的支承构造,也存在不能稳定地组装尾气净化装置的问题。特别是在轮式装载机的那样的作业机械中,为了减小回旋半径以防止与周围接触,要求行走机体自身的紧凑化,在发动机搭载空间存在制约。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建筑机械中,虽然做成由发动机支承消音器的结构,但在与发动机接近地在发动机搭载空间内配置尾气净化装置的场合,还担心发动机的高频振动传递到尾气净化装置而导致尾气净化装置损伤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为了对发动机的高频振动的影响进行抑制而远离发动机地配置尾气净化装置的场合,从发动机的排气岐管到尾气净化装置的距离变长。因此,流入到尾气净化装置中的尾气的温度下降,尾气中含有的颗粒状物质不被充分地燃烧除去而堆积在尾气净化装置内,结果,存在导致发动机输出下降的问题。
因此,本申请发明的目的在于讨论这些现状,提供实施了改善的发动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发动机装置,该发动机装置搭载于作业机械,该作业机械在设置于行走机体的后部的机罩上配置驾驶座,而且在上述机罩内配置发动机;在该发动机装置中,具备对上述发动机的尾气进行净化处理的尾气净化装置,和使上述机罩中的上述驾驶座的后方侧朝上突出的突出盖部;上述突出盖部被构成为能够开闭,并且,上述尾气净化装置被配置在上述突出盖部内。
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记载于技术方案1的发动机装置中,在上述发动机的上方,使上述尾气净化装置的尾气移动方向与发动机输出轴的长度方向交叉地配置上述尾气净化装置,并且,上述尾气净化装置与上述行走机体的机体框架连结。
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记载于技术方案1的发动机装置中,在上述发动机的上方,使上述尾气净化装置的尾气移动方向与发动机输出轴的长度方向交叉地配置上述尾气净化装置,并且,上述尾气净化装置与上述发动机的气缸盖连结。
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记载于技术方案1的发动机装置中,经排气连络管将上述尾气净化装置的尾气入口侧与上述发动机的排气岐管连接,在上述排气连络管的中途部设置有使往上述尾气净化装置去的尾气升温的排气升温机构。
技术方案5的发明在记载于技术方案1的发动机装置中,上述尾 气净化装置具备将上述发动机的尾气中的颗粒状物质除去的第1净化 装置和将上述发动机的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除去的第2净化装置。
技术方案6的发明在记载于技术方案5的发动机装置中,在上述 驾驶座的后方,以使尾气的移动方向沿着左右方向的方式相互平行地 配置上述第1及第2净化装置。
技术方案7的发明在记载于技术方案5的发动机装置中,构成为, 使尾气从上述第1净化装置流通到上述第2净化装置,并且,为了使 上述第1及上述第2净化装置各自的尾气移动方向成为相同方向,设 置有与上述第1净化装置的尾气出口管和上述第2净化装置的尾气入 口管连接的还原剂混合管,向该还原剂混合管内喷射还原剂。
技术方案8的发明在记载于技术方案7的发动机装置中,经排气 连络管将上述尾气净化装置的尾气入口侧与上述发动机的排气岐管连 接,在上述排气连络管的中途部设置有使往上述尾气净化装置去的尾 气升温的排气升温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洋马株式会社,未经洋马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55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