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肌醇六磷酸酶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4287.1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9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X·谭;A·I·索巴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斯夫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00 | 分类号: | C12N9/00;C12P19/34;A61K4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黄革生;刘金辉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肌醇六 磷酸酶 | ||
1.分离的、重组的或合成的多肽,其由SEQ ID NO:3的氨基酸序列组成。
2.分离的、重组的或合成的核酸,其:
(a)由选自SEQ ID NO:1或SEQ ID NO:2的核酸序列组成,其中所述核酸序列编码具有肌醇六磷酸酶活性的多肽;或
(b)由SEQ ID NO:1的核酸序列组成,其中所述核酸序列编码具有肌醇六磷酸酶活性的多肽且所述多肽包含SEQ ID NO:3的氨基酸序列。
3.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的、重组的或合成的多肽的组合物。
4.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为
(a)食品或饲料,
(b)食品添加物、饲料添加物或膳食补充物,或
(c)药品。
5.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的、重组的或合成的核酸,其中SEQ ID NO:1的核酸序列编码具有肌醇六磷酸酶活性的多肽,且其中所述多肽在重组的荧光假单胞菌表达系统中生产。
6.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的、重组的或合成的核酸,其中SEQ ID NO:2的核酸序列编码具有肌醇六磷酸酶活性的多肽,其中所述多肽在重组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生产。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的、重组的或合成的多肽,其中所述多肽具有肌醇六磷酸酶活性且通过细胞内表达系统生产。
8.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的、重组的或合成的核酸,其中所述核酸序列编码的具有肌醇六磷酸酶活性的多肽被细胞内表达在至少7.0g/L、8.0g/L、9.0g/L、10.0g/L、11.0g/L、12.0g/L、13.0g/L、14.0g/L、15.0g/L、16.0g/L、17.0g/L、18.0g/L、19.0g/L、20.0g/L、21.0g/L、22.0g/L、23.0g/L、24.0g/L、25.0g/L、26.0g/L、27.0g/L、28.0g/L、29.0g/L、30.0g/L、31.0g/L、32.0g/L、33.0g/L、34.0g/L、35.0g/L、36g/L、37g/L、38g/L、39g/L或40g/L的水平。
9.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肽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酸,其中
(a)所述细胞内表达为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
(b)(a)中所述的细胞内表达,其中所述革兰氏阴性细菌为假单胞菌种类、大肠杆菌种类、雷尔氏种类或柄细菌种类,或
(c)(a)中所述的细胞内表达,其中所述革兰氏阴性细菌为荧光假单胞菌物种。
10.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肽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酸,其中所述具有肌醇六磷酸酶活性的多肽源自:大肠杆菌、芽孢杆菌属中的种(Bacillus sp.)、哈夫尼菌属、Perniophoralycii、布丘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或黑曲霉。
11.分离的、重组的或合成的多肽,其中所述多肽包含SEQ ID NO:3的氨基酸序列和选自下列的异源氨基酸序列:信号序列、标记物、表位,N端延伸、C端延伸和其任意组合。
12.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的、重组的或合成的多肽和一种或多种另外的酶,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另外的酶选自:乳糖酶、脂肪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酰胺酶、环氧化物酶、酯酶、转氨酶、胺氧化酶、纤维二糖水解酶、脱氨酶和其任意组合。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酯酶是磷脂酶。
14.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的、重组的或合成的多肽,其中所述SEQ ID NO:3的氨基酸序列是肌醇六磷酸酶的氨基酸序列,且所述肌醇六磷酸酶:
(a)具有从1000U/mg至1600U/mg的比活性,
(b)在从pH1.0至pH9.0的pH下是有活性的,或
(c)在从50℃至100℃的温度下是有活性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斯夫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巴斯夫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428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