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因子X突变体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7229.6 | 申请日: | 2014-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5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J-L·普兰迪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国血液分割暨生化制品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C12N9/64 | 分类号: | C12N9/64;A61K38/48;C12N1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黄革生;林柏楠 |
地址: | 法国莱***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因子 突变体 | ||
本发明涉及包含Seq ID No.1的突变的序列的蛋白质,所述SEQ ID No.1的突变的序列包含至少一个突变A、A'、B、C或C',其中:突变A由用选自DFLAEGLTPR、KATN*ATLSPR和KATXATLSPR的序列替换序列SEQ ID No.1的氨基酸43至52组成,突变A’由用选自TSKLTR、FNDFTR、LSSMTR、PPSLTR和LSCGQR的序列替换序列SEQ ID No.1的氨基酸47至52组成,突变B由选自DFLAEGLTPR、KATN*ATLSPR、KATXATLSPR、TSKLTR、FNDFTR、LSSMTR、PPSLTR和LSCGQR的序列在序列SEQ ID No.1的氨基酸52和53之间的插入组成,突变C由选自DFLAEGLTPR、KATN*ATLSPR和KATXATLSPR的序列在序列SEQ ID No.1的氨基酸52和53之间的插入,和序列SEQ ID No.1的氨基酸4至13的缺失组成,突变C'由选自TSKLTR、FNDFTR、LSSMTR、PPSLTR和LSCGQR的序列在序列SEQ ID No.1的氨基酸52和53之间的插入,和序列SEQ ID No.1的氨基酸4至9的缺失组成。
本发明涉及因子X突变体,及其在治疗血液凝固病症中的用途。
因子X是存在于血液中的蛋白质。此蛋白质在凝固级联中起重要作用。血液凝固是复杂的过程,这使得能够防止经由受损的血管的血液流动。一旦血管破损,负责凝固的元件彼此相互作用以在血管破损位点处形成塞,止血塞。凝固因子是固定止血塞和稳定凝块所必需的。
正常凝块的形成分四个步骤发生:
步骤1:血管被破坏。
步骤2:血管收缩以限制对受损区域的血液供应。
步骤3:血小板粘附至在血管受损期间暴露的内皮下间隙,和受刺激的血管壁。血小板散布,这就是所谓的“血小板粘附”。这些散布的血小板释放激活其他相邻的血小板的物质,使得它们在病灶位聚集以形成止血塞。这就是所谓的“血小板聚集”。
步骤4:激活的血小板的表面因此构成在其上可进行血液凝固的表面。在血液中循环的凝血蛋白(包括因子X)在血小板的表面处激活,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这些凝固蛋白(即因子I,II,V,VIII,IX,X,XI,XII和XIII,以及Von Willebrand因子)以链反应运行,即凝固级联。
处于激活形式的因子X(Xa)更特别地参与凝血酶原(因子II)激活为凝血酶(因子IIa),特别是当其与激活的辅因子V复合以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时。这个因子是凝固级联中的基本元件。
当这种因子欠缺时,发生出血,例如鼻出血(流鼻血),关节积血(血液渗出到关节腔中),肠胃出血。因子X缺陷极为罕见。它的传递是常染色体隐性的,其发病率为1/1000000。
FX激活发生于:
-由于因子VIIa/组织因子复合物的凝固级联的起始步骤的非常早期期间,以导致少量凝血酶的形成的相对无效的反应发生。
-或者由少量凝血酶产生的正反馈导致的凝固级联扩增的步骤期间,导致因子VIII和IX的激活。
后者中的两种因子在患有A型血友病和B型血友病的个体中缺失,因此导致在没有治疗时能够致死的出血性病症。这些因子的缺乏意味着不能生成足够量的激活的因子X以终止出血。
因此,需要经修饰的因子X,所述经修饰的因子X可以被凝血酶激活,并使得能够通过直接利用凝固开始期间生成的少量凝血酶在缺乏因子VIII和/或因子IX的情况下具有有效凝固。
发明者已经鉴定了具体的因子X突变体(也称为因子X变体),其能有效地由凝血酶激活,因而使得能够在缺乏因子VIII,因子IX和甚至因子X的情况下修复凝固。确实,正如实例中所示,这些因子X突变体可以由凝血酶激活,并允许有效的凝固,甚至在缺乏内源性因子VIII和/或因子IX和/或因子X的情况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国血液分割暨生化制品实验室,未经法国血液分割暨生化制品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72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