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4-PEP羧化酶的选择性抑制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4756.1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1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G·格罗斯;J·K·保尔斯;D·施里珀;P·韦斯特霍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31/16 | 分类号: | A01N31/16;A01N35/04;A01N37/40;A01N43/26;A01N43/30;A01N43/32;A01N43/90;A01P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隋晓平;黄革生 |
地址: | 德国杜***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4 pep 羧化酶 选择性 抑制 | ||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其盐或溶剂化物作为C4植物选择性除草剂的用途,其中所述化合物具有式(I)的结构:其中A为环烷基、芳基、杂环烷基或杂芳基,B为环烷基、芳基、杂环烷基或杂芳基,其中R1、R2、R3、R4和R5彼此独立选自H或烷基,其中整数i为0或1,优选为1,键(a)为单键或双键,其中在(a)为双键的情况下,n为0并且X为O或S,其中在(a)为单键的情况下,n为1并且X为H或烷基,其中键(b)为单键或双键,其中在(b)为双键的情况下,m和p为0,其中在(b)为单键的情况下,m和p均为1,和/或具有式(II)的结构:包括其互变异构结构,其中R01和R02彼此独立选自下列基团:H、OH、羧酸、酯、烷基、烷氧基和卤素,其中Y1选自下列基团:(S(=O)2)、S(=O))和(C(=O)),其中Y2为O,其中r为0或1,其中在r为0的情况下,q和s为1,其中在r为1的情况下,q和s为0,其中R01、R02、R04、R05、R06、R07、R04#、R05#、R06#、R07#、R09、R010、R011和R012彼此独立选自下列基团:H、OH、‑SO3H、羧酸、酯、烷基、烷氧基和卤素,所述化合物能够与源自C4植物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所含有的苹果酸酯结合位点结合,从而抑制所述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过去,选择性和非选择性除草剂的多个不同靶点已经得到鉴定。然而,仍然非常需要新的除草剂,特别是选择性除草剂。具体地讲,能够对抗C4植物的特殊除草剂对于农业经济是极其重要的,也是世界范围内控制杂草的重要转折点。这些杂草降低了最重要的C3谷物的粮食产量,例如稻米、小麦、大麦和燕麦。
C4的新陈代谢为选择性除草剂提供了三个可能的靶点。第一个靶点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羧化酶,其在CO2固定中起作用。第二个靶点是苹果酸酶(ME)或PEP羧激酶(PEPCK),其能够促进维管束鞘细胞中二氧化碳的释放。第三个靶点为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其能够使得PEP再生。
物质unguinol和ilimaquinone已经被鉴定为C4植物玉米、小米和黍的PPDK的选择性抑制剂。这些物质分离自海洋生物(Motti等,2007)。所有C4新陈代谢的变体的共同的唯一通用靶点为PEP羧化酶。由于在植物和其它有机物中的常规C3代谢中起作用的C4特异性PEP羧化酶和C3同工型之间的较高的序列同源性,采用该酶作为选择性靶点不太理想。
目前报道的PEP羧化酶抑制剂(Jenkins等,1987;Jenkins,1989;McFadden等,1989;Mancera等,1995)均基于PEP类似物(例如3,3-二氯代-2-(二羟基膦基甲基)丙烯酸酯(DCDP))。然而,这些化合物也能够抑制C3类PEP羧化酶,抑制率为12-46%(Jenkins,1989)并且不抑制C4植物的生长(Doyle等,2005)。Pairoba等(1996)报道,源自C4植物绿苋(Amaranthus viridis)的PEP羧化酶可以被多种黄酮醇类和黄酮类抑制。发挥抑制作用的黄酮醇类为槲皮黄酮(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芦丁(rutin)、山柰酚(kaempferol)、漆黄素(fisetin)、桑色素(morin)和杨梅素(myricetin)。发挥抑制作用的黄酮类为黄芩素(baicalein)/黄芩甙(baicalin)。但是在该报道中,既没有鉴定抑制类黄酮醇(或黄酮类)的结合位点,也没有鉴定抑制的分子机理。因此,抑制类黄酮醇和黄酮的机理是未知的。另外,也报道了作为源自绿苋的苹果酶的抑制剂的物质,这个事实意味着非常非特异性的抑制。此外,作者未能展示被测试的黄酮醇和黄酮仅能抑制C4类的PEP羧化酶而不能抑制C3类同工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未经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47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电磁驱动系统的棒插入器
- 下一篇:杀真菌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