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废气的废热的制热用热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1401.7 | 申请日: | 2014-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2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金正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正燮 |
主分类号: | F24H3/08 | 分类号: | F24H3/08;F24H9/20;F23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孙昌浩;李盛泉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废气 制热 风机 | ||
本发明提供利用废气废热的制热用热风机,上述废气废热的制热用热风机的特征在于,包括:自然排出管,用于使从热水器流入的废气中的一部分自然排出;强制排出管,以并联结构与上述自然排出管相连接,除自然排出的废气之外的剩余废气流入上述强制排出管;热交换装置,设置于上述强制排出管的上部,高温的废气向上述热交换装置供给;强制排出用送风机,设置于上述热交换装置的上部,用于从上述强制排出管吸入及排出废气;本体部,内置有上述热交换装置,且形成有外部空气循环部,上述外部空气循环部用于使室内空气向上述热交换装置的内部循环;热风循环用送风机,用于向上述外部空气循环部供给上述低温的室内空气,并使供给的上述低温的室内空气循环,来与上述废气进行热交换;以及控制部,用于使上述强制排出用送风机和热风循环用送风机驱动及停止。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强制排出管以并联结构与热水器的自然排出管相连接,通过强制排出管流入的废气和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之后重新供给,从而能够将用于向室内供给热风的动力消耗最小化,具有能够节省热风制热费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废气的废热的制热用热风机。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利用废气的废热的制热用热风机:强制排出管以并联结构与热水器的自然排出管相连接,通过强制排出管流入的废气和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之后重新供给,从而能够在不额外消耗用于向室内供给热风的燃料的情况下生成热风,由此能够节省热风制热费用,并且能够大幅度地降低设施设置费用及维护保修费用,将用于检测废气得到温度的温度检测器设置于自然排出管,来使强制排出用送风机和热风循环用送风机根据废气的温度自动地工作及停止,从而能够将电力消耗最小化。
背景技术
通常,将热风送至设施内来提高室内温度的热风制热装置因在制热机燃烧并排出的废气和剩余热量而发生大量的热量损失,且由于高温,因此存在火灾或因使用人员的不注意引起的安全上的问题,而制热用热水器则由于缺乏利用废气的废热来重新使用为热风的技术方法,难以有效地利用废气的废热。
对此,如图1所示,韩国公开特许第2009-0098431号公开了设有废热回收机构的热风制热机。
更具体地,热风制热机包括具有热风排出口和烟道112的本体110、设置于本体110的内部的燃烧室120、设置于本体110上的燃烧器130、用于对高温的燃烧气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管单元140以及用于产生并排出热风的送风机150,上述热风制热机的特征在于,在热交换管单元140的端部,设置有能够使燃烧气体流入/流出的废热回收室162,在废热回收室162内置与补充水箱163相连接的废热回收管161,以能够供给补充水或热载体油,设有通过废热回收管161和连接配管181相连接的散热管171,在用于对废热回收管161和散热管171进行连接的连接配管181上设置循环泵182,来使填充于废热回收管161 内的补充水或热载体油经由散热管171进行强制循环。
然而,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文献,由于结构复杂,因此难以设置,并且不具有经济性,在使用于热风制热用途的情况下,也由于装置大,设置复杂,而具有经济性显著降低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特许第2009-0098431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利用废气废热的制热用热风机:强制排出管以并联结构与热水器的自然排出管相连接,通过强制排出管流入的废气和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之后重新供给,而且在不额外消耗用于生成热风的燃料的情况下供给热风,从而能够节省热风制热费用。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利用废气废热的制热用热风机:利用制热用热水器的废气废热来供给制热用热风,由此能够大幅度地减少设施设置费用及维护保修费用,并提高热效率。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利用废气废热的制热用热风机:将用于检测废气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器设置于强制排出管,来使强制排出用送风机和热风循环用送风机随着废气的温度自动地工作及停止,从而能够将电力消耗最小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正燮,未经金正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14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