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角形关节接头球面孔车床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71785.5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1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江金子;李晓将;许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中铁科技有限公司;常州金瑞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12 | 分类号: | B23Q3/1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曹焕元 |
地址: | 2130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形 关节 接头 球面 车床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工程机械零件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工角形关节接头球面孔用的车床夹具。
背景技术
角形关节接头用于单列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且是其中一个重要零件。该轴承用于机床主轴、高频马达、燃汽轮机、离心分离机、小型汽车前轮、差速器小齿轮轴和各类变速器等场合。角接触球轴承极限转速很高,可以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其轴向载荷能力由接触角决定,并随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大。
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只能承受一个方向的轴向载荷,在承受径向载荷时,会引起附加轴向力,必须施加相应的反向载荷,因此,该种轴承一般都是成对使用。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能承受较大的以径向载荷为主的径向、轴向双向联合载荷和力矩载荷,它能限制轴或外壳双向轴向位移,接触角为30°。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能承受以径向载荷为主的径向载荷为主的径向、轴向双向联合载荷,也可承受纯径向载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角形关节接头球面孔加工方便、效率高的车床夹具。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角形关节接头球面孔车床夹具,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夹具主体和定位销。夹具主体中央设有开口向上的球面孔。球面孔的球心位于夹具主体中。夹具主体中央还设有贯穿其上下的通孔,通孔与球面孔相通,且通孔的轴线经过球面孔的球心。夹具主体右部上侧沿左右向设有贯通其内外的圆柱型直槽。圆柱型直槽的内端与球面孔相通。圆柱型直槽的轴线经球面孔的球心。圆柱型直槽的轴线位于夹具主体的前端面后侧。夹具主体上部还设有销轴孔,销轴孔的轴线与圆柱型直槽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且位于夹具主体前后向的中部。夹具主体为2半拼成的结构。夹具主体为圆柱沿U型线路切割形成成2半。U型线路将球面孔、通孔和销轴孔均分成两部分。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待加工工件能正确定位且装夹牢固、可靠和安全。(2)通过使用本夹具,能在数控卧车采用三爪夹持夹具的方式进行加工,从而改变原有四爪装夹车削不规则形状工件的加工方法,而且相对四爪装夹加工方式而言,夹具设计制作简单,待加工工件安装操作更方便、效率高、精度高,对机床精度损伤小。(3)本实用新型的夹具主体设有球面孔,对待加工工件采用球面接触压紧方式,能更好地消除在装夹过程中的变形,更好的保护代加工工件,且提高了加工精度。(4)本实用新型的夹具主体设有与球面孔想通的通孔, 有利于工件与夹具在配合完好的情况下,减少两者的接触面积,避免接触面太大而造成的定位不准,导致工件在加工时发生位置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形关节接头球面孔车床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夹具主体1,球面孔1-1,通孔1-2,圆柱型直槽1-3,销轴孔1-4,
定位销2,U型线路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
(实施例1)
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角形关节接头球面孔车床夹具包括夹具主体1和定位销2。夹具主体1中央设有开口向上的球面孔1-1。球面孔1-1的球心位于夹具主体1中。夹具主体1中央还设有贯穿其上下的通孔1-2,通孔1-2与球面孔1-1相通,且通孔1-2的轴线经过球面孔1-1的球心。夹具主体1右部上侧沿左右向设有贯通其内外的圆柱型直槽1-3。圆柱型直槽1-3的内端与球面孔1-1相通。圆柱型直槽1-3的轴线经球面孔1-1的球心。圆柱型直槽1-3的轴线位于夹具主体1的前端面后侧。夹具主体1上部还设有销轴孔1-4,销轴孔1-4的轴线与圆柱型直槽1-3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且位于夹具主体1前后向的中部。夹具主体1为2半拼成的结构。夹具主体1整体呈圆柱形。夹具主体1由调质处理后的圆钢沿其径向切割下来,后沿U型线路3进行线切割成2半。U型线路3将球面孔1-1、通孔1-2和销轴孔1-4均分成两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中铁科技有限公司;常州金瑞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中铁科技有限公司;常州金瑞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717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刀库升降结构
- 下一篇:一种减磨环内孔精车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