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横电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65006.0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9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田守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华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8 | 分类号: | H01P1/208 |
代理公司: | 深圳盛德大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3 | 代理人: | 贾振勇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横电模 介质 金属 耦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滤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横电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结构。
背景技术
在滤波器设计中,使用TE模(transverse electric wave,横电模)介质作为谐振器,其所在单腔称之为TE模介质腔,使用金属零件作为谐振器,其所在单腔称之为金属腔。由于TE模介质具有Q值高的特性,在现代滤波器中已越来越被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滤波器插入损耗。
现有TE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结构可使用耦合片:制作一环绕TE模介质的耦合片,其一端接地,另一端悬空,使用控制耦合片与TE模介质的距离和窗口大小来实现TE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
现有TE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结构的缺点是:耦合片形状复杂,制作不易;耦合片安装需要精确控制与TE模介质的距离,不利于量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横电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结构,旨在解决现有TE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结构耦合片形状复杂,制作不易,耦合片安装需要精确控制与TE模介质的距离,不利于量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横电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结构使用窗口结构,具体包括金属腔、F型空气窗、横电模介质腔,所述的窗口结构使用F型空气空间耦合,横电模介质采用螺钉安装或粘接于横电模介质腔上,金属谐振器使用螺钉安装于金属腔上,横电模质腔与金属腔相邻,横电模介质腔与金属腔之间使用F型空气窗连接,所述的F型空气窗为空气通过路径,窗口结构的其它部分为金属腔壁,空气不能通过。
进一步,所述的新型横电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结构还包括一种提高横电模介质谐振器Q值的支撑结构,是一个筒或柱形支撑,在筒或柱形支撑与谐振器主体或横电模介质芯的连接部位置处开槽。
进一步,所述筒形支撑是任意的多边形筒体。
进一步,所述柱形支撑可以是任意的多边形柱体。
进一步,所述的新型横电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结构,还包括横电模介质滤波器交叉耦合金属片,包括两个侧翼和两个侧翼中间的金属片。
进一步,所述的金属片的表面镀有一层金属银或铜。
进一步,所述的两个侧翼的另一端套有热缩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横电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结构,F型空气窗的上方、左边和中间为微波可穿过区域,有效实现TE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避免了现有TE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结构耦合片形状复杂,制作不易,耦合片安装需要精确控制与TE模介质的距离,不利于量产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横电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F型空气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腔;2、F型空气窗;3、横电模介质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横电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结构,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横电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结构使用窗口结构,具体包括金属腔1、F型空气窗2、横电模介质腔3,所述的窗口结构使用F型空气空间耦合,横电模介质采用螺钉安装或粘接于横电模介质腔3上,金属谐振器使用螺钉安装于金属腔1上,横电模介质腔3与金属腔1相邻,横电模介质腔3与金属腔1之间使用F型空气窗2连接,所述的F型空气窗2为空气通过路径,F型空气窗2的上方、左边和中间为微波可穿过区域,窗口结构的其它部分为金属腔壁,空气不能通过。
进一步,所述的新型横电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结构,还包括一种提高横电模介质谐振器Q值的支撑结构,是一个筒或柱形支撑,在筒或柱形支撑与谐振器主体或横电模介质芯的连接部位置处开槽。
进一步,所述筒形支撑是任意的多边形筒体。
进一步,所述柱形支撑可以是任意的多边形柱体。
与传统技术支撑结构的电场分布相比,开槽大大减弱了支撑中的电场,从而降低了支撑的电磁场损耗,提高了谐振器Q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华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华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650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