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型芯砂储存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17715.1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1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胡长岭;杨银吉;杨召利;张思瑾;王治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阳同合车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5/16 | 分类号: | B22C5/16;B22C5/0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64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芯砂 储存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车车轮生产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型芯砂储存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轮生产中,需要用到型芯砂。目前采用的型芯砂储存输送装置的结构为:砂库上部是直径为¢4500,高度为6000的盛砂内腔,库壁为300厚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部有29根下砂管与库底面直接相连,由上到下分别为一级接砂斗、二级接砂斗、“麦考伯”输砂器(一般的输砂器就可以)和输出砂的管道(见附图4)。地面有加砂口,人工向加砂口加型芯砂,型芯砂通过皮带提升机输送到库顶,由库顶上的加砂口进入型芯砂库。砂库内的砂由库底的下砂管流向一级接砂斗、再流进二级接砂斗、然后流进“麦考伯”输砂器内,输砂器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将型芯砂通过管道输送到制芯间供制芯使用。目前,型芯砂的来料量每次是60-240吨不等,来料量大,对使用的型芯砂的来料平均粒度要求为61-67,但现状是每批次虽然抽检粒度合格满足平均细度61~67的要求,但每批料中各位置的粒度偏差较大,最终进入制芯间的型芯砂平均粒度为60-84,不能实现型芯砂粒度的稳定性,按照正常的工艺混砂的强度低于工艺要求的4MPa时有出现,影响车轮的质量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型芯砂储存输送装置,以克服目前的储存输送装置提供的型芯砂粒度不能满足要求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型芯砂储存输送装置,包括圆柱型砂库,所述砂库底部通过21-25根下砂管与接砂斗连通,接砂斗与输砂装置连接,所述的21-25根下砂管包括1根中心管、8根中圈管和12-16根外圈管,中心管位于砂库底面圆心处,8根中圈管等间距分布在砂库底面圆半径中点处,12-16根外圈管等间距分布在砂库底面圆半径长度3/4点处,中圈管和外圈管与砂库底面夹角为60°-30°。
优选的,所述的中心管和中圈管上皆设有调节闸阀。
所述的调节闸阀优选采用下述结构:所述的调节闸阀包括中空板,中空板中心处设有与下砂管配合的通孔,中空板与挡板活动连接,挡板中心处设有孔。
优选的,所述的接砂斗包括上下设置的一级接砂斗和二级接砂斗,一级接砂斗的进砂口与下砂管连通,下砂口与二级接砂斗的进砂口连通,所述一级接砂斗的下砂口直径为450-550mm。
优选的,所述中心管、中圈管和外圈管伸入一级接砂斗的长度不超过一级接砂斗上边沿50mm。
优选的,所述的一级接砂斗的内壁与外圈管底端管口的距离为100-200mm。
优选的,所述二级接砂斗的进砂口上边缘高于一级接砂斗的出砂口下边缘。
优选的,所述二级接砂斗的进砂口为倒锤形入口。
优选的,所述的输砂装置与二级接砂斗的下砂口连接,输砂装置上部与高压气体管道连接,底部与送砂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外部储砂仓,外部储砂仓通过提升机与砂库进砂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的设备情况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研究。现有的型芯砂库(见图4)有29个下砂口,砂库库底平面中心一根垂直的下砂管,内圈有4根垂直的下砂管,中圈和外圈分别有8个和16个与砂库底面成一定角度(30-60°)的下砂管,内圈和中心共5根下砂管是竖直的,这样就会造成竖直的容易下砂而有一定角度的下砂管不易下砂。再加之下砂管下面倒圆锥形的一级接砂斗与下砂管下管口之间的距离较近,且一级接砂斗的下砂口径只有300mm,故很容易造成中圈和外圈的24个下砂管流下的砂会在各下砂口和其对应的一级下砂斗圆锥面之间堆积使其下口堵塞。二级接砂斗下面的输送砂装置是根据制芯生产的使用砂量自动调节输砂时间的,通常是输送砂10秒停顿20秒,这样一级接砂斗300mm的下砂口下10秒砂的量很快被中心和内圈砂管下的砂补充,而一级下砂斗目前斜度平缓,致使中圈和外圈与一级下砂斗圆锥面之间堆积的砂来不及流动,导致中圈和外圈的下砂管基本不下砂。相对于中心下砂管,内圈下砂管下的砂量也很小,因内圈下砂管口很快被中心管下的砂所堆积堵塞,因此,虽然整个系统有29根下砂管,但基本只有中心的一根下砂管起作用,使砂库内形成底边直径为砂库内径的倒圆锥形的下砂凹坑。正是这样的原因,造成了型芯砂不能通过砂库的合理下砂来均匀其粒度,导致型芯砂粒度波动大,从而导致后续按照正常的工艺混砂的强度偏差大,影响车轮的质量稳定性。
本申请针对上述情况进行了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阳同合车轮有限公司;,未经信阳同合车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17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型砂自动压实装置上的重力板结构
- 下一篇:组装夹子的铆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