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四波混频全光波长转换的光传输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7530.0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6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会洪;孙志峰;刘翊枫;张敏明;张成;钱银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35 | 分类号: | G02F1/35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混频 波长 转换 传输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新型涉及波分复用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基于四波混频(FWM)全光波长转换技术的光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同步数字系列(SDH)传输系统过去十年内在电力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每增加一对SDH传输板卡,需占用一对光缆纤芯,由此这些传统的SDH设备占用了大量的电力光缆纤芯,使部分光缆出现了纤芯卡口的状况。新增光缆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且部分线路不具备重新敷设光缆的条件,由此给电力光纤通信发展带来了严重制约。
目前,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在电力通信中实施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但传统的SDH设备并不具备直接升级为密集波分复用传输系统的能力,因此,采用基于四波混频全光波长转换技术,实现传统SDH设备的密集波分复用共纤芯传输,以此节约传输纤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四波混频全光波长转换的光传输设备。本实用新型基于四波混频全光波长转换技术,在传统SDH设备上实现了密集波分复用技术,设备结构简单合理,能有效节约传输纤芯,降低设备建设、维护成本,利于大规模工程应用和后期设备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四波混频全光波长转换技术的光传输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同步数字系列下行信号发送端、四波混频全光波长转换器、合波器、传输光纤、分波器、同步数字系列下行信号接收端。
所述的光传输设备,基于四波混频全光波长转换的光传输设备还包括上行光信号设备,且同步数字系列上行信号发送端与同步数字系列下行信号接收端在同一套同步数字系列设备中,同步数字系列上行信号接收端与同步数字系列下行信号发送端在同一套同步数字系列设备中,与同步数字系列上行信号发送端依次相连的包括与下行相同的四波混频全光波长转换器、合波器、传输光纤、分波器及同步数字系列上行信号接收端。
所述的光传输设备,四波混频全光波长转换器包括信号光源输入端、泵浦光源、合波器、第一掺铒光纤放大器、色散位移光纤、滤波器和第二掺铒光纤放大器,信号光源、泵浦光源均与合波器相连,合波器、第一掺铒光纤放大器、色散位移光纤、滤波器及第二掺铒光纤放大器依次相连,信号光源输入端外接需进行波长转换的源信号,即与同步数字系列下行或上行信号发送端相连,四波混频全光波长转换器输出端即为第二掺铒光纤放大器输出端,与合波器相连。
所述的光传输设备,同步数字系列下行或上行信号接收端还接有可调衰减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基于四波混频技术,实现了对输入信号速率、信号格式均透明的波长转换,可使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SDH设备实现密集波分复用共纤芯传输,可有效节约传输纤芯。
附图说明
图1是四波混频波长转换原理图。
图2是光传输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四波混频全光波长转换器(FWM-WC)构建方法
如图1所示,FWM-WC包括信号光源输入端、泵浦光源(PUMP)、合波器、第一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色散位移光纤(DSF)、滤波器及第二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信号光源、泵浦光源均与合波器相连,合波器、第一EDFA、色散位移光纤、滤波器及第二EDFA依次相连。FWM-WC信号光源输入端接SDH信号发送端,输出端即为第二EDFA输出端。
工作流程如下:SDH输出信号经FWM-WC输入端和泵浦光源信号分别进入合波器,经合波器合波后一同进入第一EDFA进行放大,然后进入DSF,利用光纤中的四波混频效应,产生转换波长信号,然后经滤波器滤除残余SDH源信号和泵浦光源信号,剩余的的波长转换信号经第二EDFA放大后输出。
FWM-WC输出信号与输入的SDH信号同相,其波长由下式决定:
fc=2fs-fp或fc=2fp-f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未经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7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