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桨的伺服变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3403.3 | 申请日: | 2014-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2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珏;赵玲;李艳红;郭建祥;汤斯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阳航空螺旋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1/40 | 分类号: | B64C11/40 |
代理公司: | 保定市燕赵恒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3121 | 代理人: | 周献济 |
地址: | 071051***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桨 伺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桨的变距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桨的变距装置是在发动机和飞机的各种工作状态下,控制螺旋桨能在最佳的桨叶角的状态下工作,以达到螺旋桨的最佳工作效率。对于自动变距螺旋桨,要求桨叶角随发动机功率、飞行高度、速度、姿态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变化而变化,以维持螺旋桨转速恒定(气动效率高点)。螺旋桨的变距装置包括调节控制机构和变距执行机构。现有的机械式螺旋桨的调节控制系机构的核心部分是离心配重机构,该机构是通过不同压力的液压油、配重及弹簧来实现。机构的原理是根据螺旋桨的转速变化,分油活门在配重和弹簧的作用下移动,控制进入螺旋桨油腔的油量,达到调节螺旋桨转速的目的。离心配重机构结构复杂,产品调试过程繁琐。该机构的工作容易受到分油活门的尺寸链、离心块的热处理、轴承的选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零件加工的工艺性要求较高。同时,即便完全相同的产品,整套机构也会因上述工艺条件的误差无法实现互换,必须在试验器上进行调试,由于外场都没有设置试验器,无法完成调试工作,因此当外场出现技术问题时,无法进行更换,必须返厂维修,给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且其只适用于某一型号的螺旋桨,不能通用。还有离心配重机构允许在调定转速的±0.75%范围内波动,调节精度相对较低,并且在外场使用过程中曾出现转速波动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通用性好,重量轻,安装拆卸方便,可以现场更换变距装置,维修简单的螺旋桨的伺服变距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螺旋桨的伺服变距装置,其包括调节控制机构和变距执行机构;调节控制机构包括辅助套圈触点、转速传感器、油路分配器、伺服阀和控制器;变距执行机构包括液压缸、活塞、贝塔管、拨套和偏心销;在桨壳没有安装桨叶的一端壁上固定有液压缸的缸体,活塞将液压缸的缸体分为油腔Ⅰ和油腔Ⅱ,拨套的一端与各桨叶上固定安装的偏心销通过轴承连接固定,另一端固定在活塞上;贝塔管穿在桨轴、桨壳和拨套的中心孔内,一端固定在活塞上,其内有两个输油腔,中心油腔和围绕中心油腔的壁上油腔;中心油腔与液压缸的油腔Ⅰ连通,壁上油腔与液压缸的油腔Ⅱ连通;辅助套圈触点位于桨轴、桨壳和发动机壳体之间的间隙内,其穿在桨轴上、固定在桨壳上;转速传感器固定在发动机壳体上,其信号采集端正对辅助套圈触点;伺服阀固定在油路分配器上;油路分配器有两路进油路,两路出油路,一路回油路,其两路进油路一端连接系统的供油管路,另一端连接伺服阀的两进油口,其两出油路一端连接伺服阀的两出油口,另一端分别连接贝塔管的中心油腔和壁上油腔,其回油路一端连接伺服阀的回油口,另一端通过过滤网连接系统的回油管路;转速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伺服阀的信号输入端;转速传感器采集的螺旋桨的转速信号输入给控制器,控制器对信号进行处理,与选定的螺旋桨的转速比对,根据转速偏差的大小进行差分运算,将信号输送给伺服阀,以控制伺服阀内各油路的通断关系。
上述所述的拨套和贝塔管固定在活塞上的结构是:拨套螺纹固定在活塞上;贝塔管螺纹固定在活塞上。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桨叶角实时监控装置,桨叶角实时监控装置包括位移传感器和显示屏;位移传感器固定在发动机壳体上,贝塔管的另一端伸入位移传感器内;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另一信号输入端,控制器的另一信号输出端连接显示屏;位移传感器将贝塔管移动的位移信号输出给控制器,控制器将该位移信号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桨叶角度进行存储和输出给显示屏显示。这样,本实用新型还能实时测量及时反馈桨叶的角度,以便于研究桨叶角度与螺旋桨转速、发动机功率的关系,进而研究一种更好的螺旋桨的变距控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阳航空螺旋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惠阳航空螺旋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34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盘结构的升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底吸式多向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