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内注塑金属与塑胶平面对接的浇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1540.3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8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许舒恭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34;B29C45/1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23926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金属 塑胶 平面 对接 浇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模具浇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模内注塑金属与塑胶平面对接的浇注系统。
背景技术
模内注塑金属属于模内注塑镶件的一种,即是将金属件(例如金属支架)放置于注塑模的模腔内,然后浇注塑胶使塑胶与金属件粘结在一起,从而使金属件嵌入到塑胶产品中,以提高塑胶产品的强度、硬度及耐磨损性,模内注塑金属是注塑行业最常用的一种注塑工艺。
由于金属与塑胶的物理性能差别很大,为使塑胶与金属件能够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目前,最常用的结合方式是将金属件完全镶嵌到塑胶产品中的镶嵌结构,但对于小而精密的塑胶产品,很难设计出镶嵌结构,因此,人们经过研制开始采用平面对平面的平面对接结构将金属件与塑胶结合在一起,平面对接结构是首先对金属件与塑胶件对接的对接平面进行纳米级微孔处理后再注塑塑胶,以使塑胶镶嵌入金属件的对接平面,增加金属件与塑胶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金属件与塑胶件的良好结合性,同时为实现平面对接结构和提高平面对接的牢固性必须设计相应的模具浇注系统,以确保塑胶熔液在模腔内的流速均匀、流动性好,亦同时保证产品尺寸的稳定性和实现批量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确保产品尺寸稳定、实现批量化生产、保证模腔内塑胶流动性好的模内注塑金属与塑胶平面对接的浇注系统。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模内注塑金属与塑胶平面对接的浇注系统,包括中部具有模腔的模板,所述模腔内置有金属件,所述模板在靠近待浇注塑胶的模腔处设置有进胶口,所述模板设有内浇道,所述模腔通过所述进胶口连通所述内浇道,所述进胶口贯穿所述模板的上、下面,所述模板在远离所述进胶口处设有连通所述模腔的排气通道。
其中,所述内浇道包括主流道和与主流道垂直连接的分流道,所述分流道连通所述进胶口。
其中,所述金属件内置于所述模腔的中部,所述金属件的两端平面均对接于通过进胶口浇注塑胶形成塑胶件的端平面。
其中,所述模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进胶口,所述模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进胶口,所述第一进胶口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进胶口连接的第一内浇道,所述第二进胶口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进胶口连接的第二内浇道,所述模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
其中,所述第二进胶口设有两个,所述两个第二进胶口均与所述第二内浇道的分流道连通,且所述两个第二进胶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内浇道的主流道的两侧。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创造的模内注塑金属与塑胶平面对接的浇注系统,首先将金属件内置于模腔内,然后塑胶熔液通过内浇道到达进胶口,再通过进胶口进入模腔内,塑胶熔液与金属件的端部的端平面接触,由于金属件的端平面经过纳米级微孔处理,进而塑胶熔液可流进金属件的端平面的微孔内,冷却开模后,塑胶件与金属件形成平面对平面的平面对接结构,该浇注系统能够确保产品尺寸稳定、实现批量化生产,并且进胶口贯穿模板的上、下面,保证了塑胶熔液进入模腔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使塑胶熔液尽可能多的填充到金属件的端平面的微孔内,以增强平面对接结构的牢固性,另外,排气通道用于排除模腔内的气体,避免塑胶件中产生气泡,保证产品质量,也避免模腔内产生负压,进而降低塑胶熔液的流动速度。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创造的模内注塑金属与塑胶平面对接的浇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的隐去内浇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包括有:
模板1、模腔2、进胶口3、内浇道4、主流道41、分流道42、排气通道5、金属件6、塑胶件7、平面对接结构8。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创造的一种模内注塑金属与塑胶平面对接的浇注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 所示,包括中部具有模腔2的模板1,所述模腔2内置有金属件6,进一步的,金属件6为金属铝支架,且位于模腔2的中部,所述模板1的两端均设置有进胶口3,所述进胶口3上设有内浇道4,所述模腔2通过所述进胶口3连通所述内浇道4,所述进胶口3贯穿所述模板1的上、下面,所述模板1在远离所述进胶口3处设有连通所述模腔2的排气通道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15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连接套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卡扣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