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化态氧化钼纳米颗粒淬火、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1204.9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1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汪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鼎力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39/02 | 分类号: | C01G39/02;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张以标 |
地址: | 3305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化 氧化钼 纳米 颗粒 淬火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纳米颗粒生产中所有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化态氧化钼纳米颗粒淬火、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颗粒即平均尺寸小于一千分尺(如一微米)的分子。这种分子在行业内广为人知,人们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该分子的纳米晶体或其他纳米级特征极大地改变着材料的性能。例如,由纳米颗粒制作的某种材料和由传统方法制作或寻常大小颗粒(如粉末)制作的材料相比,它能够表现出更卓越的机械性能,材料中的纳米颗粒也能够表现出独特的电性质和磁性质。纳米颗粒重量比的巨大表层使得颗粒之间迅速发生反应,这也能够促使拥有全新性能的材料产生。总之,人们意识到能够生产出纳米颗粒的材料就意味着可能设计和找到全新的、更具实用价值的材料,能够运用在机械、光学、电力、化学等等不计其数的领域里。然而,一直限制着纳米颗粒的广泛运用的困难在于生产出人们所期望大小的纳米颗粒并用商业标准来衡量它,例如以千克计算而非克。
在现有技术中,制备氧化钼纳米颗粒的方式有:在制备过程中,将前驱体材料进行气化处理,而前驱体材料在气化的过程中都会被蒸发,因此大多是在局部真空中进行,然后将气化的前驱体材料迅速冷却凝结成核沉淀成为纳米颗粒材料。例如,在一种制备过程中,将气化的前驱体材料的蒸汽直接喷射到冰冷甚至冷冻的旋转圆筒上,随即凝结在圆筒表面,附着在旋转圆筒表面的刮刀把凝结的物质刮下来,这些就是纳米颗粒产品。由于其凝结于圆筒表面,使其颗粒的均匀度得不到保证,同时刮刀在圆筒上进行刮料的时候还会与圆筒表面接触,易将圆筒金属物质刮入成品内影响其纯度。采取以上方法在制备过程中旋转圆筒的转速,刮刀的效率、方式等具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将直接影响其产品的质量,因此采用上述方式的操作其操作要求高、控制繁琐,导致其产品的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又如,在另外一种制备过程中,将气化的前驱体材料的蒸汽流喷射在因素喷嘴中凝结而成,首先让蒸汽流在喷嘴的聚合部分加速,使之最终在喷嘴口加速到音速速率,最后蒸汽流在喷嘴的分散部分进一步加速到超音速速率,超音速蒸汽流迅速冷却最终凝结成为纳米颗粒。而音速喷嘴制备过程,因其持续性,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生产大量的纳米颗粒产品,但是它需要在过程中通过音速喷嘴时维持一个合适压力差,其操作性极不容易控制,同时这种制备过程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纳米颗粒材料可能在喷嘴内壁上凝结起来,这将会极大地降低喷嘴运行效率,甚至使之不能正常运行,使其制备过程更复杂,系统运行成本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气化态氧化钼纳米颗粒淬火、收集装置,以解决当前氧化钼纳米颗粒生产中产品质量不稳定、工序复杂、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气化态氧化钼纳米颗粒淬火、收集装置,它包括用于将氧化钼纳米颗粒的前驱体材料进行气化处理的气化炉,本装置它还包括用于将气化态氧化钼纳米颗粒进行淬火处理的淬火单元、以及用于收集氧化钼纳米颗粒成品的收集单元;
所述淬火单元包括汇集管、至少一个其两端开口、其进气端口对应设置于气化炉内的收集管;所述汇集管上端封闭,其下端开口;所述收集管的出气端口对应设置于所述汇集管的中上方,并与所述汇集管的内部空腔对应连通;所述汇集管的下端开口还与所述收集单元对应连接;
在所述收集管内设置有与淬火液源对应连通的淬火液管,所述淬火液管的出口与所述收集管的出气端口相向对应;经由所述收集管收集的气化态氧化钼纳米颗粒在经过所述淬火液管的出口时,与淬火液接触凝结为固态氧化钼纳米颗粒,并汇集于所述汇集管内,进而由收集单元收集。
位于所述收集管内的淬火液管的端部呈 “(”状,且该淬火液管的端部出口的中心与所述收集管的出气端口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淬火单元还包括其直径大于收集管的直径的保护管件;所述收集管的出气端口端对应设置于所述保护管件内的中部;所述收集管的出气端口经由所述保护管件的出气端与所述汇集管的内部空腔对应连通,所述保护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收集管之间封闭;并在气化炉内的所述收集管的下方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将管内区域与气化炉内部空腔连通的导气孔。
所述收集管和保护管件两者的轴线重合,并在所述收集管与保护管件中间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7-10毫米。
在所述汇集管内设置有与所述保护管件对应连通的引导管,所述引导管的出料端口的横截面呈向右前方倾斜的斜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鼎力金属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省鼎力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12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水分离器
- 下一篇:氧化钼纳米颗粒前驱体材料气化、淬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