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型瓦楞槽结构箱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8937.7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0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斐;张正峰;马勇;党宪斌;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28 | 分类号: | B60P1/28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71020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瓦楞 结构 箱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产品涉及自卸车上装设计、制造和使用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新结构的自卸车箱体。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U型斗自卸车货箱由前、后、侧、底板组成。其侧板多是整板折弯出弧度较大弧形结构,配以横竖筋结构焊接,再与底板进行搭接焊接,形成横截面为U型轮廓的货箱,导致侧板焊接量增加,强度降低,且美观度不足,另外由于侧板折弯弧度过大,导致整车容积减少严重降低了整车使用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焊接量小,强度高,箱体容积大,外观美观的自卸车箱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型瓦楞槽结构箱体,包括:前板总成、侧板总成、底板总成、后板总成组成,其中,
前板总成包括前板、前横梁、前竖梁,其中,前板与前横梁、前竖梁焊接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加强了前板总成强度,提升了受力效果;
前板总成下端与底板总成焊接,其中心线与底板总成纵向中心线重合,前板总成左右端面夹焊在侧板总成的两个前立柱之间。
侧板总成包括前、后立柱、侧竖梁、侧横梁、侧板,其中前立柱比后立柱长,侧板与前、后立柱、侧横梁焊接成框架结构;侧竖梁焊接在框架结构中间,起加强受力强度作用;侧横梁焊接在侧板的内侧;
侧板总成与底板总成在折弯处搭接焊接,形成搭接结构的下弯角,使得左右两个侧板总成与底板总成的横截面呈现明显的U型,侧板总成沿底板总成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
底板总成包括底板、底横梁、底纵梁,其中,底板与底横梁、底纵梁焊接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使得底板总成强度加强,受力效果更佳。
后板总成包括后板、后竖梁、后横梁,其中,后板与后竖梁、后横梁焊接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使得后板强度加强,受力效果更佳。
后板总成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后加高板总成,其中,后加高板总成位于后板总成上部,与后板总成通过连接板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后加高板总成是由后加高板与后加高竖梁、后加高横梁焊接成的框架结构。
侧板总成的侧板沿长度方向折出两道至三道梯形凹槽,用以增加侧板承重强度。
侧板总成也可以进一步包括侧加高板总成,其中,侧加高板总成位于侧板总成上部,与侧板通过连接板进行拼焊栓接,侧加高板总成是由侧加高板与侧加高立柱、侧加高横梁组成的框架结构,侧加高立柱通过螺栓栓接在后立柱上。
侧板总成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小门总成,小门总成包括小竖梁、小横梁、小门板,其中,小门板沿长度方向折出两道梯形凹槽,小门板与小竖梁、小横梁焊接成框架结构,侧板总成前后端各开两个矩形口,小门总成通过合页与侧板进行装焊连接并覆盖矩形口。
前板总成的前横梁、前竖梁数量可以分别为2个,井字形焊接在前板中部,由于前板总成左右端面夹焊在侧板总成的两个前立柱之间,前横梁、前竖梁此种分布方式使前板总成受力强度更佳。
侧板总成的侧横梁可以为1个,焊接在侧板的内侧上沿,便于安装侧加高板以及将侧板底部U型结构的下弯角设置更小。
底板总成的底横梁数量可以为4个、底纵梁数量多于4个,其中,2个底横梁、2个底纵梁分别焊接在底板4个边缘,用于增加底板总成受力强度。
底板总成的底纵梁与底横梁交叉位置还可以焊接有底加强板,结构强度更好,增加了底板总成受力强度。
前板、后板、后加高板、小门板可以为整板下料成型,减少焊缝数量、增强了结构强度以及提高了作业效率。
底板、侧板为整板下料之后折弯成型,减少焊缝数量、增强了结构强度以及提高了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具有减少焊缝数量,增强侧板的强度,结构简单,强度高,增加箱体容积,外观美观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U型瓦楞槽结构箱体总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U型瓦楞槽结构箱体的前板总成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U型瓦楞槽结构箱体的底板总成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U型瓦楞槽结构箱体的后板总成主视图;
图5是图1沿C线的U型瓦楞槽结构箱体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Z部分局部放大图;
附图符号说明:
前板总成 1
侧板总成 2
底板总成 3
后板总成 4
前板 101
前横梁 102
前竖梁 103
立柱 201
侧竖梁 202
侧横梁 2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89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