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指挥管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6746.7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6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杨绍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绍鹏 |
主分类号: | G08G1/09 | 分类号: | G08G1/09;G08G1/0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万商天勤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79 | 代理人: | 王志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指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指挥管理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指挥管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交通车辆的急剧增加。虽然道路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交通拥挤状况却日益严重,交通事故也不断发生,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不能及时有效的被发现和处理将会导致交通进一步恶化,这进而导致交警部门的管理投入和工作负荷不断增加。如何及时获知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交通违法停车等信息、并及时有效地进行交通指挥控制处理交通事件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我国逐渐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新兴的交通管理手段,例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数据采集和发布系统、公共交通调度系统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改善了道路的拥堵情况。但由于不同交通控制子系统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手段单一,这些子系统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各子系统之间不能根据采集的交通数据实时联动,响应应急的解决方案或救援。这就不能及时快速的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交通问题。
此外,现有的交通指挥管控系统以及类似的治安、消防等系统功能单一,仅仅只采集相关数据,而不能收集布设地点的其他信息判断是否出现交通、治安、消防等情况,当出现交通、治安、消防情况时也不能自动判别报警和实现联动指挥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交通、治安、消防等数据处理分析的结果,实现自动报警、联动进而响应处置的智能指挥管控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指挥管控系统,包括管控中央处理单元、数据库单元和用于采集动静态交通、治安、消防各相关数据的数据采集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数据处理分析单元,用于对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交通、治安、消防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判断是否出现交通、治安、消防各相关状况;
事件报警单元,用于当出现交通、治安、消防各相关状况时自动进行报警;
事件快速联动响应单元,用于匹配交通、治安、消防各相关状况,进行相应处置;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分析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分析单元、事件报警单元、事件快速联动响应单元、数据库单元、管控中央处理单元,根据要求以不同方式组合连接,所述管控中央处理单元、事件报警单元、事件快速联动响应单元根据所述数据处理分析单元的判断结果,控制发出报警信息、指令,针对交通、治安、消防各相关状况的进行控制处置。
用于交通管理时,还包括:交通控制单元、诱导单元和检测设备操控单元;所述交通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交通信号等设施改变形状、颜色、位置以实现不同的交通控制功能;所述诱导单元用于出现交通、治安、消防事件后,结合采集的的动态和静态交通数据,计算制定或调用诱导方案;所述检测设备操控单元用于对发生交通、治安、消防状况现场的摄录、感应等装置进行控制,实现定位拍摄和感应。
还包括:警务调动单元、事件信息发布单元和统计分析单元;所述警务调动单元用于根据警点布设信息和警车GPS信息调配最近警务人员到场处理交通、治安、消防事件并通知指挥员;所述事件信息发布单元用于对出现的动态和静态的交通、治安、消防事件进行发布;所述统计分析单元,用于对交通、治安、消防事件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对交通、治安、消防事件的发生进行预测。
所述交通诱导单元进一步包括行车诱导模块和停车诱导模块。所述行车诱导模块用于根据实时采集的交通数据进行计算和预判,主动分配可行驶路径;所述停车诱导模块根据停车场所位置数据、停车位占有及分布数据、停车场内车流数据计算和预判进而主动分配路径和停车位供驾驶员选择。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连接用于采集交通、治安、消防数据的各种数据检测设备,所述数据检测设备采用用于采集交通数据的地感线圈、射频识别传感器、雷达传感器、地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超声传感器、手机、车载GPS,用于采集交通、治安、消防数据的摄像机,用于检测消防数据的感应传感器。
所述数据处理分析单元及事件报警单元可以集成于前端的所述数据检测设备中,也可设置于中端的管控中心或应用终端,或单独设置于所述数据检测设备与管控中心之间的通信网络上,串联或并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绍鹏,未经杨绍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67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