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酒竹伤流液采集器及酒竹伤流液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2779.4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3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东;李伟成;吴志庄;翟志忠;王安可;毕毓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23/10 | 分类号: | A01G23/10;A01G23/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酒竹伤流液 采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酒竹伤流液采集器及酒竹伤流液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酒竹-属竹亚科锐药竹属的一种丛生竹,秆高6~10m,实心,直径4~9cm;节间长25~45cm,基部2~4的节具疣基;德国著名竹子专家Walter Liese把酒竹的这一独特性能比喻为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这种竹子能在主杆的顶梢砍去后,从所砍伐伤口中以伤流的形式分泌出含酒精的天然营养液。
调查发现,原产地当地农民把酒竹作为重要的生活和经济竹种,大多数农户都有栽种,栽培成小片林分、河两岸和分散在农场中。其新竹杆在砍梢后的几天就开始在砍梢伤口分泌出糖分含量较高的伤流液,并能持续15d,每丛竹子合计可产30kg酒,而且,在当地政府已经将这种自然发酵的液体当作能源物质进行利用开发,实行了资源保护。酒竹在新竹形成过程中,按每亩每年50丛竹子用于产酒计算,亩产酒量可达1500kg/a,这种竹子分泌的天然酒,经2-3d的自然发酵,酒精度可达10度,味道纯正,清热止渴,强身健胃,是一种上等饮料,很受当地人们的欢迎,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对酒竹伤流液的收集还处在原始状态,未有收集酒竹伤流液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酒竹伤流液采集器及酒竹伤流液采集系统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酒竹伤流液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管,所述的中空管头端连接中空自攻螺纹锥形头,所述的中空管尾端连接导管接头,所述的中空管与中空自攻螺纹锥形头的连接部设有密封垫,所述的中空自攻螺纹锥形头上设有一组取液口。
所述的一种酒竹伤流液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管尾部设有电钻连接部。
所述的一种酒竹伤流液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液口两两对称设置在中空自攻螺纹锥形头上。
所述的一种酒竹伤流液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酒竹连接的酒竹伤流液采集器、与酒竹伤流液采集器连接的导管及与导管连接的收集容器,所述的酒竹伤流液采集器包括中空管,所述的中空管头端连接中空自攻螺纹锥形头,所述的中空管尾端连接导管接头,所述的中空管与中空自攻螺纹锥形头的连接部设有密封垫,所述的中空自攻螺纹锥形头上设有一组取液口。
所述的一种酒竹伤流液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连接转接头,所述的转接头连接收集容器。
所述的一种酒竹伤流液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上设有曝气管。
所述的一种酒竹伤流液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管尾部设有电钻连接部。
所述的一种酒竹伤流液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液口两两对称设置在中空自攻螺纹锥形头上。
上述的一种酒竹伤流液采集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中空自攻螺纹锥形头的设置,实现在酒竹实心秆上直接钻孔安装,方便对酒竹伤流液的收集; 取液口的设置,实现顺畅地将酒竹伤流液流导出;密封垫的设置,实现与酒竹实心秆的紧密贴合,达到密封无污染的效果;电钻连接部的设置,实现快速取液。另外,采用酒竹伤流液采集器后续可对采集口进行石蜡封口,提高酒竹的存活率,提高伤流液的产量。上述的一种酒竹伤流液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酒竹伤流液的自动采集,实现从单丛酒竹的点源采集扩大到大面积栽种的面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酒竹伤流液采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酒竹伤流液采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酒竹;2-酒竹伤流液采集器;3-导管;4-曝气管;5-转接头;6-收集容器;201-导管接头;202-电钻连接部;203-中空管;204-密封垫;205-取液口;206-中空自攻螺纹锥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一种酒竹伤流液采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未经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27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